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食育 餐桌更幸福

2013/03/06 06:00

若能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親身接觸食材,或在廚房中與父母一同烹調料理,縮短與食物之間的距離,就比較能夠克服對某種食材的恐懼或排斥。(彭博)

文/特約記者鄭曉蘭

台灣與日本關係密切,尤其是台灣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深受日本影響。近來,逐漸在台灣社會落地深根並廣獲注目的「食育」一詞,同樣源自日本。

「食育」的觀念在日本可謂歷史悠久,長年以來在官民聯手努力下,已經發展出一個由政府做為後盾,地方、學校以及家庭共同實踐的完備環境。

總觀日本「食育」的推動實例,果真是把台灣人常說的「吃飯皇帝大」發揮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專家也主張在家庭實踐「食育」,不但能讓孩子吃得健康,也能強化親子關係。

<表達感激>食物教育 生存基本知識

日本對「食物」的尊重,可以從飯前的一句「ITADAKIMASU」略窺一二。

這句日本人飯前的習慣用語常被翻譯成「我要吃了」、「開動了」,不過日文原意實為「我領受了」。有一說指出,這句話其實隱含「領受生命」之意,因為人類吃進肚的任何食物,原本都有生命,是這些食物的生命,成就了人類的生命。所以,「ITADAKIMASU」(我領受了生命)是基於天地間的生命循環法則,對眾多生命表達感激之意。

至於「食育」一詞,顧名思義便是「食物教育」。該詞源自1896年,是從日本醫師石塚左玄(「醫食同源」、「食療」等概念的提倡者)的著作中,所提「體育、智育、才育實為食育」引申而來。日本政府更於2005年公布《食育基本法》,全面推廣食育,該法將「食育」定義為人類生存的基本知識,應為知識、道德與體育等教育的基礎。

「食育」的領域不僅限於料理教育,而是面對食物應有的態度、營養學、傳統飲食文化,食物上市前的相關一級產業等綜合教育。

<他山之石>自產自銷 學生吃得安心

日本與「食育」最為緊密連結的場域,除了家庭中的餐桌,就是學校的營養午餐。

如北海道札幌市大力推動的「學校營養午餐食物循環計畫」,就是將營養午餐調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廚餘進行有機堆肥,再以堆肥栽種作物,最後以自行栽種的作物烹調學生營養午餐,實現「食物循環」。

學生藉由「食物循環」,實際體驗蔬果堆肥時變形發臭、與土壤結合後再次創造出生命的過程,不但重新找回自我與自然的連結,也格外能夠體認「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一項相關問卷便指出,實際參與營養午餐食材栽種的學生,比較不會留下剩菜剩飯。有學生表示:「即使是討厭吃的蔬菜,只要一想到栽種時的辛苦,就會硬著頭皮吃下去。」

此外,「食育」與在地產業的結合,其實也有助於在地物產的自產自銷,以及居民之間的情感聯繫。德島縣的漁業工會去年底,已備妥約兩百至三百噸的營養午餐魚貨,準備以低廉價格提供給縣內46校。今後除了魚貨供應外,也會有漁夫不定期到校內舉辦「料理教室」,讓孩子自小習慣魚類料理。

而香川縣的高齡農家則在地方政府輔導下,開闢「自產自銷(學校營養午餐)專用農地」,不僅孩子吃得安心,老農的心血也不至白費。一位參與計畫的72歲奶奶表示,聽到孫子說在學校吃到奶奶種的番薯,又軟又好吃,就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家長自省>好好吃頓飯 親子交流

日本專家建議,若想在家庭實踐「食育」,開闢家庭菜園是最理想的狀態。若沒有足夠空間,也可以從種植各類香草等小盆栽著手,而親子一同下廚則是最簡單的做法。最重要的,還是要製造讓孩子參與食物「產出」過程的機會。

日本料理營養專家,同時也是赤堀料理學園校長赤堀博美表示,孩子在小學三年級之前,由於與生俱來的生物防衛本能,對於「酸味」和「苦味」會直覺聯想到「腐敗」和「毒物」,所以很容易對某些食材萌生排拒感。若能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親身接觸食材,或在廚房中與父母一同烹調料理,縮短與食物之間的距離,就比較能夠克服對某種食材的恐懼或排斥。

另一方面,和樂融融地同桌好好吃飯,聽似老生常談,卻是「食育」的重要一環。餐桌上包含嗅覺與味覺的情感交流,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深刻記憶,而這一幕幕美味的記憶,正是親子關係的厚實基礎。

台灣被譽為「外食天堂」,各式各樣的本土或異國美食林立街頭,在各個時段任君挑選。不過在省時便利的背後,我們犧牲的或許是與食物深入交往,或以味蕾品嘗季節的機會,同時也可能在不自覺中錯失食物可能帶來的情感溫度。

所以,與其著重孩子的補習、課業,不妨找個時間與孩子挑選食材、下廚烹調,好好地吃一頓飯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