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隨筆台灣日子】 我太了解你了

2013/04/02 06:00

◎木下諄一

「我太了解你了。」偶爾在某些場合會聽見這句話。

當然也曾經有人對我講過。但,說真的,會講這句話的人,才是一點都不了解我的人。

好比前些日子和友人吃飯,一連被灌了十幾杯,我嚷著:「再也不喝了。」過了一陣子,同桌的朋友又來找我聚餐,喝幾杯想必是免不了的。實在是不好意思拒絕他的邀請,勉強答應:「好啦,我會去。」這下子他可樂了,笑說:「我太了解你了。」

當場我愣了一下。怎麼會突然冒出這一句?

他了解我?他是指了解我的哪一方面?思來想去,他一點也不懂我,哪裡曉得我會答應,純粹是基於不忍心拒絕而已。「我太了解你了」這句話根本是隨便說說的吧?

千百個問號在頭腦裡不停打轉,歸納問題只有一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跟他之間的關係,變得這麼親近?

談到這點,想起以前的一件事。

那次為了雜誌的報導,我採訪兩位女性藝人。她們在我面前始終手拉著手,不停地嘻嘻鬧鬧。我說:「妳們兩人感情好好。」她們異口同聲回答:「是呀,我們是好姊妹。」

幾個月之後我遇見其中一位,向她問起另一位的近況,沒想到得到的回覆是:「哦,我跟她不熟。」

咦?那個時候,不是挺要好的嗎?不是說「我們是好姊妹」的嗎?

對照那時的「我們是好姊妹」,與現在所講的「我太了解你了」,在某種程度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和「我太了解你了」一樣,還有一句令人一聽就彆扭的:「我們是自己人。」

每當有人對我說這句,除了驚嚇之外,一時之間還真不知該如何反應。

明明我跟你不是一家人。常聽見有人對我說「你們日本人」,這種說法我還可以接受,為什麼突然變成「我們是自己人」?

「我們是自己人」這一句,後面常常接著「外面賣多少錢,我只賣你多少錢」。

我很想反問對方,到底「外面」和「自己」是以什麼做為分界?聽起來他的意思好像至少我和他是在「同一個領域」之中,所以在這領域之外的,都屬於「外面」。可是,在我認為,對方自始至終都是「外面」的人,什麼時候變成我的「自己人」?

我的一個朋友是金門人。某次她回老家時,順便經由小三通,去了趟廈門玩玩。驚訝的是當地人說的話和她的母語完全一樣。當她講著母語跟當地老闆買東西的時候,老闆對她說:「我們是自己人,算妳便宜。」自動降價賣給她。

聽到大陸老闆講這句話,朋友心裡覺得怪怪的,好像哪裡不對勁。我猜她當時大概和我在台灣被說「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差不多吧。

不過她說,只要能夠便宜些,管它是「自己人」也好、是「一家人」也好,隨便他怎麼說,都無所謂。

我個人就沒辦法接受。明明不是「自己人」,硬要說成是「自己人」,怎麼都會懷疑對方的居心。趕緊找個機會離開,哪裡還敢向他買東西。

或許有的時候,應該向我的朋友學學,畢竟顧及現實還是挺重要的。可是,對我而言,「我太了解你了」和「我們是自己人」這類的話語,還是很難坦然接受。聽到的那一秒鐘,會直覺認為對方無法信任,身體自然啟動防備機制,進入警戒狀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