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三年四個月」

2013/05/08 06:00

◎庄腳人

早期民智未開,學校教育尚未普及,更無職業教育的專業學校,也缺少如今教授各種技藝的職業補習班。當時為求生欲學習一技之長者,都得到專業師父那裡擔任學徒,而當學徒的時間習慣上是「三年四個月」,故彼時「三年四個月」就成為學徒的代名詞,而學徒在師父那裡亦被稱為徒弟。

早期拜師當學徒的行業可以略例:理髮師、廚師、裁縫、建築業泥工、木工、機械車床工、西工(操作笨重的機件)、做餅、刻印、各種雕刻、鐵工等。學習這些行業為何要三年四個月的時間?因為師父除教授技術外,也要教導如何為人處事。所以每位經過三年四個月經驗出師(等於畢業)的學徒,到社會上實際從事工作時,大多人都會在意這位學徒是向哪位師父拜師學藝的。

通常學徒年紀尚幼即入師父家門,師父並不會即時就教授其技藝,學徒起床後須先灑掃師父家庭內外環境,如果師父家中有嬰兒,也要幫忙照顧嬰兒,做與學習無關的其他諸事,藉此磨練學徒耐心,以培養其為人處事,待養成相當的品格後,才慢慢開始教授專門技藝。但有些學徒在初期雜做階段匱乏耐心而離開師父家,放棄學習專門技藝的,也為數不少。專業師父培育學徒為人處事風格的用意,類似現今學校因校而異的校風,畢業後出校門在社會上工作或活動的學生,也會影響校譽,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現在大多家長要子女認真勤學甚至還課外補習,主要是希望助子女考上名校,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或經營事業能成功,但對子女平常言行與為人處事就很少關注,甚至認為一切教育都是學校的責任。記得早期因公到瑞士日內瓦停留四個星期,看到瑞士學生下課回家都沒有背書包,便請教當地僑胞,答曰學生在學校是學習知識與學問,至於為人處事的道理則是家庭要教養的。所以父母不能放任子女,任其為所欲為地放蕩不守規矩,應該要教導子女該如何為人處事。

現在科技發達經濟繁榮,各級學校林立,但社會紛亂,尤其不重尊師與孝道之事件,常經媒體報導後成為社會惡性示範,現今台灣不婚晚婚,甚至婚後不生育與離婚比率在世界名列前茅,吾人認為早期師父與學徒的「三年四個月」的慣例雖已被時代淘汰,但師父對學徒為人處事、品格教育的示範,當今的家庭與社會應予重視,尤其早期有句「一時為師是終身之父」的恩義,實是社會現今所缺乏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