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原住民的共同語言?

2013/05/22 06:00

◎庄腳人

有位女性族親因重病住院,雇用一位原住民女性擔任特別護士。住院族親的丈夫請教其名字時,她寫下漢字「哈路」,並用北京話發音。族親的丈夫就告訴原住民特別護士說,你的名字是「春」,日語叫做「はる」。那位原住民特別護士一聽,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我們的共同語言(文字)?」

台灣的原住民(實際上是先住民)原本說有九族,現在則為十三族。每一族的語言都不同。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對台灣人(當時稱「本島人」)兒童實施的基本教育,是六年制的「公學校」。而對原住民(當時稱高砂族)實施的教育,是四年制的「蕃童教育所」。當時原住民各族間的溝通,都使用日本語,所以有些原住民誤以為「日本語」是他們(原住民)的共同語言。

有人說「語言」與「文學」,是意思溝通的工具或媒介,並非學問。未受過教育的人,幼兒時就會在地上爬,之後會站立並步行,最後還會跑步。幼兒期除了這些動作,還能從父母及家人的日常言行,學會叫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阿兄、阿姊,以及其他生活上各種動作的說法,這是人類不同種族自然傳承母語的方式。以筆者來說,第一母語是台灣話,其次是童年時學的日本語,現在雖然不很標準,但也會說「北京話」,並藉由對文法與形容詞微妙的拿捏,能書寫粗淺的「中文」。

然而,有人卻能用語言將事物或動作表達得清楚、明確,甚至段落結構分明,並精確使用形容詞,使聽者清楚知道說話內容,或因其說詞而感動,甚至同意或支持他,這就是口才很好的人。例如選舉時,聽取各參選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或辯論,都會影響投票人的投票意向。此外如日本的「落語」、「單獨開講」及「漫才」、「二人對講」,及中國的「相聲」,這些都是憑藉語言的特殊專業來賺錢得利。文字部分則能將文字藝術化,像詩、歌詞,甚至小說,都是以文字表達作者內心的思想。

至於人與人的意思傳達,現在大多用「手機」或「網路」,而不用原本的電話、書信,連大眾媒體的新聞雜誌也不例外。但無論如何,語言與文字,仍是人類意思表達的工具與媒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