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自備環保餐具

2013/05/26 06:00

文/梁瓊白

外食,免開伙就能享受各種不同價位和口味的美食,還可省略善後清洗的工作,的確輕鬆方便。現代人要完全不外食幾乎不可能,即便三餐在家自理的人,偶爾外出吃個小吃或點心還是難免。

既然有外食,便免不了使用到免洗餐具,它的材質從早期的保麗龍碗到現在的紙碗,不管外觀如何改變,隱藏的危機從未減少,在享受方便的同時,更應該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有些小吃攤,雖然不用免洗碗盤,卻看見他們在美耐皿的餐盤套上一層塑膠袋,食物就直接放在上面,客人吃完只要把塑膠袋抽掉,換上新的就可以讓別的客人繼續使用,如此可以節省清洗的時間和人力,比起直接使用免洗碗盤,同樣不環保。

除了一次性丟棄的餐具,更多是免洗筷子的普及,而免洗筷子的不安全、不健康其嚴重性更甚於免洗碗盤,因為這些免洗筷的製作過程中,為了防腐,都浸泡過藥水,大家只圖方便,順手拿了就用,反正吃完就丟,殊不知這些筷子在浸入湯汁熱食的同時,有毒物質正慢慢溶解在湯汁中而不自覺。

在我隨身的包包裡一直都會帶一套環保匙、筷或叉子,現在這種隨身攜帶的餐具都做得非常精美又輕巧,如果只是一雙筷子,更占不了空間,特別是那種分段式銜接的,長度大約只有12公分,不會因此變得笨重累贅。自己帶餐具,不只是環保,更重要是減少因餐具不安全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

很多免洗餐具的製作,無論材質和加工過程,消費者很難發現問題,裝盛食物後因為溫度讓材質產生變化而釋出有毒物質,更是不知不覺的,現代人的文明病那麼多,其中因飲食不當造成的病變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減少外食和隨身攜帶餐具,也許麻煩,但是為了健康,應該的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