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拒絕食在不安全

2013/06/16 06:00

圖/陳佳蕙

每天爆不完的出包食品,難道還要放任家人在外面亂吃嗎?希望大家都能從這一波的風暴得到教訓,不要新聞熱度一過,又忘記了所有的教訓……

圖/陳佳蕙

〈多看一眼〉端詳材料內容 無法理解就不吃

文/老吳(新北市)

有人說:「阿嬤時代廚房沒有的東西,就盡量少吃。」仔細端詳包裝後面的材料表,是我第一個改變的習慣,像雞精粉上寫著「鹽、調味劑、修飾澱粉、濃縮蛋白質……」只要發現無法理解的材料,基本上我就敬謝不敏。

第二個改變則是盡量食用當季蔬果,不但便宜,而且營養價值又高。有人推薦有機的更好,不過後來發現有很多不肖的商人假藉有機之名,順勢兜售賣相不佳的產品,於是我試著利用假日,實地拜訪一些農人,藉由幫忙與交談,了解做法和理念後,讓我買得放心,食用起來更安心。

有了讓人放心的好材料,加上簡單的調味,第三個改變就是嘗試自己動手做,客製化的食物對家人最健康,而且一些簡單的蔬食讓家人在家用餐的時間也變多了!

因為假日帶著孩子們一起去農田幫忙,了解生產的艱辛後,孩子們意外地變得更加愛惜食物。孩子甚至更進一步想了解外食怎麼製作,結果才發現很多外食其實都是用調味料堆積起來,既不營養也不美味。

〈天然尚好〉蔬果醃漬 化工粉OUT

文/謝又新(台北市)

身為一家之煮,當我發現連澱粉類如地瓜粉、番薯粉、酥炸粉……等廚房必備調味粉料都淪陷,不禁要問:「還有什麼東西能吃呢?」

其實在我們家鮮少用到澱粉類調味品,用最多就屬前些時候出包的在來米粉,現在連糯米粉我都敬而遠之,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動手買米回來泡之後,用調理機磨。豆花就自己做,一兼兩顧,不僅有豆漿還有豆花吃,作菜就用蓮藕粉或洋菜勾芡。

醃肉時,我早就用鳳梨和木瓜取代太白粉、小蘇打,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酵素,可讓肉質細嫩滑口又帶有果香味;只要將附著在果皮上的鳳梨、木瓜用鐵湯匙刮下來,用塑膠袋裝起來放冷凍,要用時再拿一包來用,這是最天然的!

孩子們喜歡吃的炸雞排或排骨,通常我會用洋蔥、大蒜、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糖加一包冷凍取出果肉,放調理機攪拌後醃製,先沾蛋汁、再沾麵粉,最後裹上自己用土司烤成的麵包屑;排骨請肉攤老闆切成一刀斷、一刀不斷,一定要經過肉槌、拍肉器或刀背的敲打,把肉筋切斷,油炸時,肉才不會緊縮起來,一樣有軟嫩的口感。

〈找回味覺〉多吃原味 在家吃更安心

文/謝雨荷(高雄市)

我做菜資歷12年,剛開始都在傳統市場買菜,偶爾會逛超市,大約6年前,我開始訂購有機食品。

吃了一陣子之後,我發現有機蔬果比較鮮甜,青菜燙一燙加點香油和鹽就很美味,沒有施打生長激素的雞肉比較好吃,豬肉也沒有腥味。吃有機食物之後,味覺慢慢回來了,開始愛上食物的原味。

現在市面上加工食品琳瑯滿目,走一趟食品烘焙原料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那些香甜的飲料都是瓶瓶罐罐調出來的,如果不想讓孩子喝下一肚子致癌物質,就得不怕麻煩自己做,女兒常說我可以去開一家飲料店,因為我會做各種蔬果汁及茶類飲料,偶爾也做布丁奶酪,這些都是看書學的。

我結婚後才開始學做菜,也慢慢學養生,我的烹飪老師曾說三白(白米、白麵粉、白糖)要少吃,因為精緻食品不健康。

自己做菜確實比較麻煩,但是我們的身體會說話,毒素吃得少,腸胃跟著變好,精神也好了,所以我常鼓勵朋友們,別怕麻煩,自己做最安心。

〈善用科技〉 二機一箱一鍋 三餐就搞定

文/芬園(高雄市)

很多人家的廚房是用來觀賞,我的朋友就是如此。她常到我的廚房嘗鮮,久了,興起她做飯的念頭。

於是,我叫她準備品質好的二機、一箱、一鍋。麵包機可以製作麵包、揉麵糰,預定好時間,倒下材料,可以做其他的家事。果汁機可以打多種果汁、蔬菜汁、冰沙等,達到天天五蔬果。烤箱最方便,烤魚、烤肉、蛋糕、焗烤等等。電鍋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電器用品,蒸魚、煮飯、燉湯品再好不過。

例如我們家,前一天我就做好土司,孩子上學時配上一杯鮮果汁或糙米漿。電鍋煮飯、再一層煮湯、最上層蒸蛋,烤箱上烤鮭魚,再炒個青菜,全家人就可以吃到健康、營養的晚餐。

現代人外食偏多,一杯飲料、一份點心,加上早餐、午餐、晚餐、消夜,幾乎只求方便就好,可從沒想過方便背後的危機,糖分多、添加物多、油多、味精多,這些多到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與孩子的發展。

多一點用心,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積分就多一點。

〈循序漸進〉調味由重轉淡 蔬果自己種

文/口口(台東市)

從小到大,習慣吃重口味的食物,若有一道以水煮方式做成的料理,當天必定無人動筷。幾年前,因為父母親年紀漸大,身體漸差,我決定開始改變飲食的方式。

一開始試著減少油、鹽等調味料,從一茶匙減少為「近」一茶匙,這種減量方式,習慣吃重口味的家人,一點也感受不出來;漸漸地,從「近」一茶匙,大減為半茶匙,事實上,一週減少調味料的方式,僅有負責作菜的我知道。直到有天,眼見桌上一盤完全沒放任何調味的菜被掃得精光,我才正式宣布此一「行動」。

我也開始嘗試在自家的陽台上種植一些少量的水果、蔬菜,雖然生長期長,且外貌不佳,卻是最健康的食物,一旦種出興趣,便向附近政府提供的「市民農場」租用一小塊地,漸漸地週六、日認識了附近同為家人健康把關的朋友,大家常將自家所種植的蔬果,以物易物的方式共享,又可將種植的經驗相互分享。

老實說,我個人認為「有機」並不等同「健康」,但在自然的方式下由自己親手種植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不是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