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暖意失落•萬安相伴〉哀傷畫句點 再出發

2013/07/03 06:00

文/安格斯(心理諮商師暨作家)

人的壽命就那麼數十載,有一天身邊的親友都會走的,當那天終於來臨,有時候卻成了記憶中一塊難以抹滅的黑洞,該怎麼辦呢?

大多數人在一開始都會盡可能地逃避,所以第一個該練習的舉動,是面對(Face)。很多人寧願一輩子都不去面對,假裝對方還在,努力讓生活作息一如往常,然而逃避式的應對方法,往往就是造成心理疾病發生的開始,Melancholia(憂鬱症)、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都是典型的可能。

面對之後,要學會接受(Accept)。大多數的人都是被迫接受親人逝去的事實,後事的處理是行為上的接受,靜下心告訴自己對方真的離開了,則是心理上的接受。

在此階段,家人是最能互助的,因為有著共同的悲傷,也就有了共同的宣洩出口,絕對比怕觸及傷口避而不談來得有效。

然後,你必須採取行動去解決(Solve),釋放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當該避開的閃避了,該聊的也傾訴過了,剩下重要部分就是自我調適,因為調適不良的後果是自己獨享的,你必須練習,可以生氣可以難過,就是不可以放棄找尋快樂的方法,投入休閒嗜好中,或者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常見轉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人生中有很多需要放下的時候,最後,你必須忘懷(Get over)。當前三個階段你過關了,剩下的就是把那塊傷痛,漸漸放進記憶中,然後恢復正常;其實心理學就是腦科學,正因為大腦鑽牛角尖地一直想,心裡也就一古腦地一直傷心,遺忘一直都是種必須也最有效的方法,為的是自救,只要記得,離開的親人絕不希望看到你這副模樣,就必須畫下一個句點再出發。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要練習讓自我調適的時間越來越短,讓快樂取代傷痛的速度越來越快,學著照顧好自己,就是對還活著或是已往生的人們,最大的體貼,而你一定做得到。

(本文將轉載於萬安生命部落格http://wonann-blog.com.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