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見證真正的改革時代

2013/09/18 06:00

◎王丹

了解中國的80年代經濟改革的人,都會知道一個名字:陳一諮。這位北大中文系畢業,從基層公社書記做起,最後成為中國國務院下屬的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被當時的總書記趙紫陽所器重,在朝野均擁有廣大人脈,且直接參與了從農村承包制到城市的國企改革的種種「頂層規畫」的風雲人物,1989年的時候因為反對軍隊鎮壓學生,流亡海外,算是海外民運中原體制內的代表人物。這些年我們來往比較密切,我叫他「老陳」。

老陳雖然曾經位居高位,但是沒有官僚架子,民間氣息濃厚,甚至仍然有一些「江湖氣」。這些年他因為身患癌症,蟄居洛杉磯,不大出頭露面,但是回想起80年代的風雲變換,仍然是豪氣干雲。今年5月在香港推出的《陳一諮回憶錄》,就可以當做是回顧這一段歷史的重要見證。

1986年底,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由鮑彤牽頭,陳一諮負責日常事務。從那時候開始,是整個三十多年改革中唯一一段,當局真的有心做一些政治體制改革的政策推動的時期。當時的體制內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規畫是如何布局,如何開展,相關機制如何建立,關心的議題以及基本的底線等等,都是回顧那段歷史很重要的部分。陳一諮做為當事人,對這一段歷史提供了幾位人物詳細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每一個政治體制改革座談會上的發言和主事者的表態等等。這對於未來中國政治發展的走向,方案設計以及經驗總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這不僅是歷史的回顧,其實也是給未來的參考。某種程度上說,陳一諮先生是在用回顧的方式,繼續致力於推動現實的改變。

在80年代的改革中走過來的人,有不少今天仍舊活躍在政壇和理論界,並繼續發揮著影響。陳一諮先生由於工作的關係,在80年代結交了大量的朋友,還被戲稱為「盟主」,對於這些改革的中堅力量,可以說是了解甚深的。在涉及到一些仍舊活躍的人物的時候,作者並未順應外界一般的印象,而是根據信史的原則,秉筆直書,例如對鄧力群和杜潤生這兩位在外界評價中褒貶懸殊的人物,陳一諮先生根據自己的親歷做出了與外界不太一樣的評價。儘管作者本人始終堅定地站在自由派的一邊,但是他並未因為立場而維護或者貶斥他的描寫對象。這對於我們對那段歷史有真實的了解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看《陳一諮回憶錄》,我一直有一個感慨:無論是民間還是中共體制,無論是改革的氣氛還是社會的環境,無論是參與者的熱情度還是國際社會的背景,80年代的改革跟今天都迥然不同。換句話說,我認為,80年代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而這本《陳一諮回憶錄》,見證了一個真正的改革時代,這是這位充滿熱情和抱負的改革者,在晚年的時候,對自己曾經親自參加的改革事業的一曲讚歌,同時也是對今天的現狀做出的懇切期盼。●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