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過時的義務勞動

2006/05/22 06:00

◎馬悅然

1930年代,我家在瑞典南部靠著海,居民不超過七千人的一個小鎮。這小鎮分成兩個極不相似的區域。離港口近的西區的居民多半以航運業和漁業為餬口之道。富裕的船長與船主所蓋的大樓跟漁民的寒舍在西區的街道並肩。離港口遠的東區四百年前已經開始工業化:有煤礦,也有適合造磚的泥土。

在我的記憶裡,東區的街道和破敗的房屋都好像蓋上了一層漆黑的煤灰。

小鎮唯一的中學當然在西區。學生們多半住在西區。煤礦和造磚廠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念完了小學之後,跟著父親到煤礦或者造磚廠去工作。何必讀書呢?唯一連接西區和東區的是港口的碼頭。從歐洲各國來的貨船停泊在碼頭上時,裝卸工成列:有的站在把磚頭運到碼頭的車輛上,有的在碼頭上,有的在船的甲板上,有的在船艙裡。裝卸工之間的距離約八尺,每人手上掛著很厚一張牛皮。在車輛上的裝卸工把八到十個磚頭壓在兩手之間,扔給站在碼頭上的裝卸工。站在碼頭上的裝卸工把磚頭扔給站在甲板上的裝卸工,站在甲板上的裝卸工把磚頭扔給站在船艙裏的裝卸工。磚頭在裝卸工之間的飛航中必定會略微散開。因此接磚頭的裝卸工先得把它們收攏在兩手之間,才把它們扔給下一個裝卸工。

連天八個小時幹這活的人晚上很可能會感到一點累吧?我們住的房子的地址是船長街二號。一聽這地址就會知道我們家在西區,離港口近。我們家的對面有一所平房,西邊一半是公安所,東邊一半是「工人文化協會」晚上開放的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的是兩個三十幾歲的裝卸工。

他們下工以後,可能回家去吃一點東西,再後在院裡洗個冷水澡,換乾淨的衣服,然後到圖書館去工作。我差不多每天晚上到圖書館去借書。(我爸爸只准我每星期借三本書,可是我圖書館的兩個朋友沒聽他的話)。他們倆給我介紹了很多值得讀的文學著作,為我打開文學之門。

他們倆不僅在圖書館做義務工作,他們也開夜校,教那時盛行的世界語。那時社會主義理想還沒有被扔在歷史的垃圾堆上。

我在夏天回到我小時候的小鎮。港口當然還在,我們原來住的房子也在。那小小的圖書館變成個市立圖書館,搬到西區大街上。

十幾年前,我去找那城市的社會黨員的市長,提議在圖書館的正面上放一塊銅版,稱讚那兩個義務工作的圖書館員對社會的貢獻。

「咳,」市長說,「那種義務勞動違背工人階級的利益!」我沒有再打擾那市長。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