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想我社區的姊妹兄弟們

2006/06/22 06:00

國際文壇-4

法街談巷議 文、圖片提供◎林莉菁

法國郊區國宅紀事成書

法國前一陣子的郊區騷動事件炒得沸沸揚揚,外國媒體說得彷彿法國第二次大革命再起。事實上,大多數法國人還是照常上班上課,面對媒體報導,或許要聳肩輕歎:「有那麼嚴重嗎?」媒體或許有誇大之嫌,但法國移民聚居的郊區國宅社區的確存在著不少問題。當年為了紓解都會人口膨脹問題,法國政府興建了許多平價國宅大廈(HLM,Habitation a Loyer Modere)。當初政策看來馬上見效,如今學者專家開始檢討改進,改採比較人性化的國宅建築方式,也希望打破郊區國宅自成一國的隔離狀態。然而,國宅居民們已在當地落地生根,社區自有其鮮活悠久的歷史記憶,面對都市計畫的改弦易轍,升斗小民該如何自處呢?「紅色國宅社區」(la Cite Rouge)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實例。它位於巴黎西北方的贊那維黎耶(Gennevilliers)城,落成於1960年代,由數座十二至十八層高的大廈構成,居民約有三千多人。

廉價的郊區國宅常是許多法國外來移民的棲身地,「紅色國宅社區」居民中,就有不少移民家庭來自巴黎周遭的違建貧民窟。對他們而言,高聳擁擠的國宅雖然被視為等級稍好一點的貧民區,至少是全家人在新國度安身立命之處。之後原社區部分大樓將夷為平地,改做為公園綠帶之用。

一開始反對者組織起來對抗,可惜功敗垂成。既然保留不了有形的家園,至少也要保留住相關的歷史記憶。「我們至少要起造些什麼,為社區所有居民留下點跡痕。」記者暨該社區資深住戶賓芭瑞克(Christianne Ben Barek),決定跟同行安顧當(Anne Goudin)組織寫作工作坊,邀請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她們每周六在社區工作坊等著居民前來,不知空等了多少個週六,才逐漸收到一篇篇關於社區回憶的手稿,終能完成《紅色國宅社區記事:傾聽郊區居民發聲》(Cite rouge:Ecoutez l'ecrit de la banlieue)一書。

■ Gennevilliers市政府相關說帖:www.ville-gennevilliers.fr/cpi/cours/urbanisme/media/3F/magazine3F.pdf

■ 1957-1963巴黎貧民區攝影報導pottier.jean.free.fr/BidonVille_Galerie01.ht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