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幸福補習班〉貼心情人 知易行難

2014/05/27 06:00

(圖/亞美將)

文/亞美將

老是拿自己的標準去套在另一半身上,結果只會氣死自己而已。「兩人之間,有些事情必須要有共識,才能相互協調。」這話說得容易,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會遇到「為什麼你不能再多貼心一點呢?」的傷腦筋狀況。

假設兩人是分隔兩地的遠距離戀愛,那麼在「貼心」這塊就必須要更懂得互相一點了!很多時候不是對方不願意貼心,而是沒辦法依你的方式做到,只能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對你的貼心,如果你沒辦法去認知因為距離而衍生的許多無奈和應變方式,那麼距離就是你們之間的最大問題,而不是他貼不貼心這件事了。

別假關心之名 行控制之實

有時候我們會怪另一半不夠貼心,或老是覺得別人的伴侶比自己的另一伴還要體貼、還要優秀。通常會這麼想的原因是,我們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把自己的標準套在對方身上,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某種程度的體貼,那麼對方應該也要能夠做到跟自己相同標準的程度。

但所謂關心、體貼、溫柔等,這些看似正面的戀愛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拿捏好,就會變成一種「神經質」的行為。假如不夠認真去關心、體貼、溫柔,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在敷衍他,而不斷地要求、希望你改進。可是這些舉動若做過了頭,就會變成大男人、大女人主義,被冠上占有慾太強的「控制狂」頭銜。

交往初期先溝通 莫因小事掀戰火

曾經我認為兩個人在一起的初期,彼此是可以互相「調教」的,把心裡覺得「對方該怎麼樣做」的話都說出來,好讓彼此心裡有個底。就拿生活上的習慣來說,例如:不要在房間裡放置電視,把休閒娛樂與睡眠休息做區分。許多人從小生活習慣不同,或許他習慣睡前看一下電視,但是你不喜歡睡覺時還有電視投射出來的光影和聲音,那麼就要跟對方溝通並且說明原因,讓對方理解為什麼你不喜歡在睡房裡放電視。假如兩人都有共識,那麼未來在生活上就能少一個爭吵。

兩人之間爭吵的事情其實大都是一些很無聊的小事情,本來兩人只是說說當作聊天話題而已,但當下可能因為說的時候口氣不好、態度不優、眼神不對等等因素,讓原本不算什麼的小事情變成重大到要嗆聲分手的大事。

貼心要求變強迫 小心逼走情人

我曾經試過要表現出非常窩心體貼的樣子,可是我發覺在那場聚會裡面,我好像變成了一個很神經質的人,坐也坐不安穩,就連大家在餐桌上說說笑笑的時候,雖然耳朵都有在聽,但卻不時地偷瞄別人桌上的餐盤是否要幫忙收拾、酒水是否要斟滿,一整天下來覺得要被貼上「窩心體貼」標籤真是不容易耶!

所以啊,如果真要調教一個極致窩心體貼的戀愛對象,不如乾脆找個幫傭管家還比較實際,畢竟要一個人一直守候在你身旁,時時刻刻以你為主,關心你心理、生理狀況,那真的不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最重要的是,他願意關心你、照顧你,是因為他愛你,你要懂得感恩,不能因此而賤踏他對你的真心真意。

如果想通了這個點,我想大家可以試著降低一點點「窩心體貼」的標準,戀愛本來是需要「窩心體貼」來替彼此情感增溫,但是假如要求過高,變成了某種形式的強迫,那麼不僅會逼瘋了對方,也會搞瘋了自己啊!

小調教大加分 擁有更多同理心

「窩心體貼」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在生活相處上本來就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善或是加強,那像是一種生活的節奏,節奏一致,兩人的生活就能變成心有靈犀模式。如果另一半本身不想被訓練,又或是寧可別人對他窩心體貼,那麼就看誰比較愛對方囉。

說穿了,這些都是生活上的小習慣。我曾經納悶為什麼我跟另一半講完電話要掛上時,無論我有沒有先說再見,他都沒有習慣說「再見」兩字。我覺得沒有說再見就直接掛電話的行為很沒禮貌。後來跟他聊過這件事,他說從小就沒這習慣,於是我決定慢慢地改善這種情況,一次次的提醒他,後來他就變成掛電話前會先說再見的人。

這樣的調教並不超過吧?也有助於他在社會上與其他人交際時的印象分數,小小舉動稍微改變一些些,不僅對自己的戀情,也對自己在外的形象有加分效果。只要有心,任何一點小事都能顯現出有沒有真心在乎對方。貼心的表現可以讓我們變成更成熟的人,也能夠擁有更多同理心來面對彼此感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