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別用消費滿足孩子

2006/06/28 06:00

〈教養圖書室〉

文/何琦瑜

我的五歲半兒子,有天晚上,帶著滿足的口吻,對我說:「媽,我覺得我們家很有錢。」這當然不是事實,於是我詫異的問:「為什麼?」他撒嬌的回答:「因為我要的東西,你就會買給我啊!」這當然也不是事實!我聽到兒子的告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兒子知道媽媽愛他,因為他找到「證據」證明這件事;憂的是,我在兒子的心目中,竟然是個用購買來滿足他的母親!曾寫過《過度消費的美國人》和《過度工作的美國人》的暢銷書作家,經濟學博士茱莉亞.薛荷,最近出了一本書《天生買家》(Born to buy),她稟持一貫批判性的口吻,清晰的理出當今孩童已經成為行銷和商業活動的主要獵物,是「幼小卻急切的消費者」。

所有的研究也都告訴我們,現代的兒童,買得太多、玩得太少。越來越商業化的童年,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成為歷史上最重視品牌、消費性格最強,以及最物質主義的一代。

打開電視,廣告裡的父親說:「孩子,你要什麼,爸爸買給你。」樂透彩的夢想笑話也暗示著孩子:有錢真好!有錢可以買到所有我想要的東西!有錢的爸爸(或媽媽)才是愛我的!現金卡的廣告更是赤裸裸的宣告,快去借錢吧!借錢讓你美夢成真。與報紙上越來越多的欠債自殺的社會新聞,形成諷刺的對比。

儘管我已經是個「警覺性」很高的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純淨」的環境,我們家取消了有線電視,每天只准看半個小時的哆拉A夢卡通。但是我卻不小心的,放縱了我自己,在加班特多的夜晚,帶著罪惡感和孩子夢想的玩具回家。家裡的玩具,和職業婦女的罪惡感成正比──就連消費的金額也是等比成長。

生活在一個無處不消費、無處不行銷的年代,我們應該特別警醒的消費,以及不消費。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典範,如果我們以「購買」解決問題,孩子們也會跟著學。富裕和優渥,很容易成為虛無感的來源。為了孩子長遠的未來,父母要學會「忍耐」,忍著不要快速滿足孩子消費的慾望,以及忍著不要讓自己陷入行銷操控的牢籠。

這是一個母親的反省。也提醒所有認真生活、認真教養的父母們。 (作者為童書總編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