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瘋迷〉那些他人的愛情呀

2014/07/07 06:00

(圖/棉花糖)

文/劉凱西

關於愛,我們總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幸福美滿。可是愛這種事,就算緣起不滅,還是有高低起伏。既然是生命的一部分,就沒能是永遠平順的,我們總是得要經歷困難、走過低潮,才能從中學習,在未來站得更穩。這樣的理論,相信所有人都能體會理解,就連不懂愛的孩子也聽得懂。

旁觀者清 八卦別人不嘴軟

面對自己的情感世界,我們總是異常寬容,但是在看待別人的愛情糾葛時,不知怎麼總是滿肚子意見。或許,人真的是「旁觀者清」,只是,把別人的家務事當成人生的思想大事,對自己來說,還真不知是福是禍?

近來的媒體版面被種種婚喪喜慶八卦給占領,不管是王子與公主般的幸福童話,或是神仙愛侶的灰飛湮滅,我們這些旁觀者,不分性別、學歷、收入、職業,全部見者有份,都能在他們的愛與恨說上一句。這些與我們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感情家務事甚至壓過了國家大事,除了「名人真辛苦」的感想以外,有時還真搞不懂,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為何就是忍不住想要參一腳發表討論呢?

指桑罵槐 情傷恨意未放下

有一種人,或許有人曾經遇過,她曾經歷過被男人劈腿的痛楚,那個傷痕至今依然烙印在心口,於是每回報章雜誌上刊出名人劈腿新聞,她絕對掏出全身的氣力來詛咒責罵劈腿的那個人,各種惡毒的字眼盡出,嚇壞身旁一堆人。然而,只要知道她的遭遇,當她如惡鬼附身般咒罵那些沒照過面的名人時,不免有點心酸同情。我們知道,她嘴上咒罵的是那個報上登的劈腿者,但她心裡詛咒的則是那個當初背叛她的負心漢,心頭那看似癒合的傷口,再度被一則名人劈腿的花邊新聞給揭開,往日的痛楚如血水般泊泊湧出。她曾經說過,不要再提起那個人了,但是她心中根本從未放下,那個美好的舊情人已經被掩埋,那個傷害她的劊子手卻還在記憶裡活躍,於是她藉著詛咒那倒楣的名人,期盼句句詛咒能夠迴向給當初那個負心人—即使這根本不可能—批評咒罵成為她解恨療傷的唯一方法,只是要根治病症,還是得要她願意徹底放下。

批判警示 嚴禁不忠與背叛

另一種人,人生一帆風順,命也好到感情從未起波瀾,但或許生活中鮮少有機會能夠發表高見,或是其實也沒本事發表什麼真正的高見,所以當名人的感情生活出問題時,就逮住機會,端出自己從未遇上大風大浪的感情生活,搭配自己一直以來信仰的道德尺度,來評判這些感情出了問題的名人。可是,平順的人生與感情,並不代表她對自己的生活完全認同,也許這樣的平靜,反而讓她感到無聊。她還真希望有人能朝她的生活裡丟進一顆小石子,讓生活有點不同。當然,她要的不是被劈腿,而是幻想著有人能夠在她過度平凡的日子裡,再度讓她怦然心動,或許她能夠從這種刺激與興奮裡,重新找到對人生的熱情……這種幻想讓她充滿罪惡,於是她對報章雜誌上感情不忠的名人大肆批評。但她責備的並不是報上那狼狽的傢伙,而是幻想不忠的自己,她每一則惡狠狠的批判,都是對自己的警示,像是對自己的鞭笞。「絕對不可以這樣做,否則妳知道下場是什麼!」

但事情也許沒那麼複雜,有的人就是真的比較優秀,不忠與背叛根本不會出現在她嚴格道德標準的人生中,所以別人出了問題,她能夠像個判官一樣加以評價,希望能夠在不倫的世風下撥亂反正。只是,別人家的小孩子考試沒考好,我們都沒辦法替他教訓小孩了,人家的感情生活出了問題,我們又有什麼權力對他們批評指教呢?如果公眾的批判真能杜絕背叛,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為何外遇與離婚依然存在?

干卿底事 作為借鏡方為上策

那些犯錯的人或許真的不對,但感情的糾葛裡,受苦的都只是當事人,旁人再多批評指教,只是製造更多煩惱。愛算命的人總愛算愛,因為愛情就是難以掌控,如果真能讓我們說說就有用,這愛,也就沒什麼有趣了!不如,從別人的遭遇裡去學習面對,想想看萬一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該如何處理呢?這樣才叫「建設性」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