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銀髮合租屋 老來伴

2014/07/15 06:00

圖/王孟婷

文/特約記者鄭曉蘭

圖/王孟婷

這種「自己的晚年自己顧」或「別人的晚年我來顧」的積極互助精神,或許可做為所有銀髮族的生活參考……

日本遭受「少子化」、「晚婚」、「不婚」等現代化浪潮衝擊,獨居銀髮族欠缺照護,或甚至「孤獨死」的問題日益嚴峻。

然而,不同於以往被動等待外界援助,有愈來愈多銀髮族選擇自立自強,以「合租房屋」(Share House)的居住新型態,與其他銀髮族相互扶持,行有餘力者甚至組成志工團體,對其他銀髮族伸出援手。這種「自己的晚年自己顧」或「別人的晚年我來顧」的積極互助精神,或許可做為所有銀髮族的生活參考。

日本內閣府的一項調查指出,國內65歲以上高齡者的獨居人數,從1980年的男性約19萬人、女性約69萬人,到2010年的男性約139萬人、女性約341萬人,不論男女都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類似各種調查數據都顯示,如何做到「老有所養」已成為日本必須面對的當務之急。

然而,在社會福利政策緩不濟急或民間社福團體的援助難以雨露均沾的情況下,開始有銀髮族自力救濟,擺脫「養兒防老」或「養老院」等舊思維,嘗試「合租房屋」(Share House)的居住新型態。

<銀髮族自救>不想獨居 彼此扶持

京都府城陽市去年開張的「媽媽與爸爸」,就是這種銀髮族的合租房屋。屋內有6間約4坪的房間,另設有共同使用的浴室、廁所、客廳或餐廳,一樓設有咖啡廳提供入住銀髮族一個工作或交流的場域。屋主表示,希望這裡能讓銀髮族彼此扶持,同時擁有與外界交流的機會。

岐阜縣鄉間翻修後重新利用的老房子「共同生活之家‧花籠」,則是類似日本農村生活的銀髮族合租房屋。屋內以多人共享的和室空間取代獨立房間,目的是希望營造出「出聲就有人回應」的傳統家庭氛圍。

「花籠」自5年前開設至今,前後曾有26位銀髮族入住,屋主夫妻六十多歲,大家平日合力分擔家務,一起下田耕作、採收作物,就像真正的一家人。由於老屋中有些段差,據說還有原本需要靠步行輔具走路的房客,住久了以後就不再需要輔具,能靠自己雙腳行走了。專家也對此表示,這樣的機制能讓銀髮族從中體驗到本身存在的價值感,與室友的互動也能有效防止失智症。

東京八王子市由銀髮族組成的的非法人團體「KIYOPI&TOMATO」,則將上述的互助精神從個人生活,延伸至對其他銀髮族的關懷。該團體基於「銀髮族想為其他銀髮族做點事」與「回饋鄉里」的初衷,租下商店街的店鋪,由七十多歲的主婦每天烹煮便宜美味的家常菜販售。她們現做的便當約百元出頭,每種家常菜定價數十元,每天都有家裡不方便開伙的銀髮族上門光顧。

一名上了年紀的鰥夫就說:「老伴走了以後,每天都不知道吃什麼才好。幸好有這個地方,才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家常菜。」

團體中由男性銀髮族組成的「互助隊」,會負責將便當送到有需要的銀髮族家中。3年前,還開始提供到府幫忙換燈泡、修剪草坪、磨菜刀等銀髮族居家服務。此外,團體也在料理店旁設置文藝沙龍空間,展售當地居民的創作品、開設摺紙或草裙舞教室、不定期舉辦音樂電影欣賞會,增加銀髮族與區域民眾的交流機會。另一方面,團體每個月會聯合當地農家,舉辦一次「農民早市」,每年還會舉辦5次「世代交流活動」,讓銀髮族指導當地孩子製作風箏、挖馬鈴薯,一起放風箏、玩水,拉近銀髮族與年輕世代的距離。

<活得有尊嚴>自助人助 生活有意義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相關調查,有意願參與某種團體活動的高齡者(65歲以上)約達6成;而在東京,表示「希望參與」區域或社會奉獻活動的高齡者更高達約9成。

相關數據在在顯示,高齡者期盼與社會擁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只要提供適當的活動交流場域,就能大大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同時匯集高齡者的力量,達到「自助助人」的加乘效果。

正如「KIYOPI&TOMATO」的成員所言,「到其他銀髮族家裡幫忙時,聽到老人家對自己說:『要是沒有你們的幫忙,我根本活不下去』時,內心真是一陣激動。想到這把年紀還能成為他人的支柱,就會覺得每天都過得好有意義,感覺上也好像變年輕了。」

團體中最年長的成員飯田加代子女士(現年83歲),兩年前遭逢喪夫之痛時,曾一度對人生絕望。她表示:「來到這裡以後,生活才重新出現了努力的動機。既然能夠幫助他人,自己的生活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