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廢核救家園〉有家歸不得 核災災民傷痕難療

2014/09/09 06:00

文/劉黎

Q:我看報導,福島核災被迫避難居民濱子因為無法返鄉的痛苦而自殺,法院勒令東電賠償約4900萬日圓(約台幣1400萬元),因為核災相關死亡者很多,東電全部賠得起嗎?

A:現在跟核災相關自殺、健康傷害等訴訟還有很多起,而且因為法院第一次認定東電必須賠償因為核災避難而自殺者,今後類似訴訟將會大舉增加。

根據今年5月日本復興廳公布的福島縣核災相關死亡達1708人,相較福島縣因為震災海嘯死亡的1603人,多出了105人;而且這1708人還是日本政府自己認定的,其他因為核災而無法返鄉,失去財產、事業而受苦受難死亡,未經認定的人數更多,福島核災自殺者以50歲左右盛年的人最多。

福島核災避難者有許多人開始知道返鄉很絕望,至今幾十年來自己在家鄉的生計、工作、夢想等全部遭剝奪,像是濱子生前就是很煩惱自己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夠回老家;她的家離福島核一廠約40公里的福島川俣町的山木屋地區,但是輻射劑量高,被列為政府的計畫避難區,養雞場被迫關掉,跟丈夫搬到福島市內小公寓住。她一心只想回到原來的生活,結果在2011年7月獲准暫時返鄉探視時,看到家園荒廢的田地與花壇而痛哭不已,在院子裡自焚而死。

法官潮見直之判決認定濱子跟自殺之間的因果關係,認為她是因為「對看不到未來的避難生活絕望,選擇在土生土長的地方死亡,可見精神痛苦是難以想像的大」;濱子以外,許多自殺者也都是因為自己至今的日常生活突然被輻射剝奪了,像有酪農在農舍牆上寫「如果沒有核電的話就好了」,也有農家留言表示「我跟看不見的輻射戰鬥,已經累了」,而剛被祝賀長命百歲的南相馬市93歲阿嬤,原本還能做家事、寫日記,非常健朗,但無法接受遠離老家的生活,自殺的遺書寫著「我到墓裡去避難了」。

許多精神科醫師認為這些避難災民因為「無法展望未來,對未來非常悲觀」,精神耐力近乎極限的人很多,才會很多人跟濱子一樣,在臨時獲准返鄉時自殺,因為有家歸不得的痛苦,或是不忍看到家園荒蕪,都會導致絕望。

此外許多專家也分析認為如果是自然災害,就會比較認命,但核災是人為事故,災民的心理負擔更大、更難承受。早稻田大學跟市民團體做了福島核災災民跟阪神大震災災民的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調查及研究,發現核災災民的受害度更深;車諾比核災經過28年,至今許多災民也是心靈受害嚴重,畢竟被迫遠離家園的傷痕是幾年或幾十年都很難癒療的,東電或任何政府都賠不起的。

要免於失去家園的可能,只有盡早廢核,才不會讓核電幫剝奪了我們的家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