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 再生能源成熟 一舉廢核

2014/09/10 06:00

德國巴登村鎮諾以威爾自蓋的節能屋,屋主為了實現自己節能的理想,整棟屋子完全由再生能源打造用電。(胡蕙寧攝)

文/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

作者德國朋友10年前自己蓋房子,不但節能省電還會過濾花粉,各種功能兼備,就是受到廢核思潮的影響。(胡蕙寧攝)

德國不怕廢核就沒電,是因為一邊發展再生能源,一邊鼓勵省電,最後一舉廢核時,補充的再生能源早已上路……

福島核災時,50萬人上街頭吶喊,讓德國擁核的執政黨決定廢核。(歐新社)

台灣政府到現在還在跟人民爭鬥「沒核就沒電」,完全不把心思放在能源轉型的重大議題上,這是台灣未來最大的隱憂。

十幾年前,我在德國公婆家的村鎮就發現了節能屋,屋主為了實現自己節能的理想,整棟屋子完全由再生能源打造用電,還開放給人參觀,賺點小外快。不只是節能屋,德國的節能村也紛紛出現,為的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給自己跟下一代,一個能源乾淨的安全家園。

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災發生後,反核的效力開始滲透到普通德國家庭中,因為當時即使在兩千公里之遙的德國母親,都禁止孩子在露天玩,以免受到輻射危害,連當季蔬菜、新鮮牛奶都不敢吃喝,森林裡的野生菇菜更完全棄食。一向愛乾淨的德國家庭主婦,有些怕輻射塵怕到神經質,每天掃灰塵五、六次,以為這樣可以減少家人受到輻射塵的毒害……這些核災恐懼,德國人一輩子不會忘記。

這些核災家族都加入德國反核的主力部隊,每當有反核街頭遊行時,他們一定會上陣控訴。他們要用自己的災難讓政客覺醒,所以可以說德國能廢核成功,也是從這種公民覺醒開始,一路達到最後廢核的目標。

<自電自救案>黑森林小鎮 淨能生態城出名

有些不做就罷,一做到底的,還開始萌發「自電自救」方案,計畫擺脫政府控電的傳統生活。像是一個約有3千居民的德國黑森林小鎮,就在幾位小學老師決定脫離核電的倡導下,跟大電廠槓上,不但倡導省電,還自組電力協會出書推廣哪些方法可以取代核電。

當時電力公司注意到這股勢力,開始重金引誘居民重簽契約,由於手段激怒群眾,這些發起的小學老師乾脆提議將電力公司的電網買下,公投後居然得到全鎮同意。電力公司開出的8百萬馬克天價沒嚇倒他們,反而在全德國募款下得到廣泛的支持。不但有媒體幫他們打免費廣告,捐款更是源源而來,給電力公司狠打一大巴掌。共同策畫合作的小學生家長們甚至最後成立一家專賣淨能設備的公司EWS,在這樣的努力下,將這個小鎮變成一個傲人的小小淨能生態城。

這個淨能生態城之後聲名大噪,並開始讓廢核的概念在全德遍地開花,各地有人紛紛效法。

我在10年前參觀德國朋友自己蓋的房子,不但節能省電,還會過濾花粉以照顧女主人的花粉熱,可說是各種功能兼備,就是受到廢核跟能源轉型思潮的影響。

德國到2011年上半年再生能源已拚到全國約20%的供電量,該國之所以敢在這年同時關掉8座核電廠,不怕廢核就沒電,是因為早有準備;也就是一邊發展再生能源,一邊鼓勵省電,最後一舉廢核時,補充的再生能源早已上路。

<台灣人站起來>廢核力量 在於人民選票

在2001年的本世紀初時,德國核能還占總用電量的30%,到了2013年,核能已降到15%,這就是每個德國家庭共同努力的成果;現在只要再過7年,預估在2021年就可將非核家園的目標達陣。

這之中很重要的觀察是,德國政府在這個之前的上世紀末,不像台灣政府頻頻威脅人民「無核就沒電」,而是在1990年代就立法並在政策上鼓勵發展再生能源。

早在1998年社民黨與綠黨執政,廢核就一直是德國政府的目標,2000年宣布要廢核的紅綠執政黨共同制定了再生能源優先法(EEG),當時就期望能在25年後廢核;也就是要廢核跟能源轉型,一定要有國會運作的插手才可行。德國該法案明定了固定收購價及年限,把再生能源的實現更具體化。同年決定廢核期程標出能源缺口,督促民間更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綠黨當時設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達到12%,但在德國家庭的團結努力下,到了2012年的再生能源配比居然達到幾乎兩倍目標的23%。現在估計提早4年,德國就可以完成非核目標。所以德國的非核家園不是一喊才做、倉促斷核,台灣媒體老是報成德國似乎是瞬間廢核,所造成的電力短缺須向法國購電,其實是非常斷章取義的誤導。

當福島核災讓德國擁核的執政黨決定廢核時,不用靠50萬人上街頭吶喊,長年來的能源轉型政策已經奏效,福島核災只是最後一根稻草。這之中居功厥偉的其實正是德國人民,是他們用選票讓主張廢核的綠黨進入執政核心,雖然該黨自2005年後不再執政,但卻在與社民大黨執政的7年裡,讓德國非核的目標大步具體化,這個一直沒超過10%得票率的小黨,對德國成為非核國家的轉型發揮了最關鍵性的功能,非常值得台灣借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