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 這一刻 孩子長大了

2014/11/02 06:00

圖/swawa.com

在家長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但突然有那麼一刻,就感覺到這孩子怎麼長大了……

圖/swawa.com

〈孩子真貼心〉從駕駛變乘客 被載好幸福

文/平毓(新竹市)

婚前婚後一直到生完老三,我一直是機車族,舉凡上班、買菜、送孩子上學等等,需要交通工具的,一律以機車代步。

孩子的求學階段,無論刮風下雨或晴天,母子從兩載三貼甚至四貼,就這麼共乘數年。時光荏苒,女兒兒子一個個滿18歲,有了駕照,也買了屬於自己的機車,需要我載的時候驟減許多。

或許是習慣使然,偶爾和孩子出門,無論是騎車或開車,也是由我當駕駛者。

今年五月健康亮紅燈,幾次獨自往返醫院,直到醫生告知需開刀治療。手術前一天,兒子握著方向盤開車載我進醫院,術後女兒在醫院照顧我,出院回家休養期間,女兒與兒子分工照顧我、分擔家事,上班上課前還不斷叮嚀我不能偷偷背著他們做任何勞務,只要我負責好好休息。

這一年讓我真正感受到兒女長大了,不再是需要媽媽照顧的毛小孩,而是可以分憂解勞的大人了。

〈真心時刻〉 聽障兒感言 媽媽淚崩

文/寧靜(台中市)

對我而言,絞盡腦汁終日就是在想如何把這一個特殊的孩子教育長大,不需倚靠別人也能自己在這個社會生存,這已經是我有生之年要做的也是必須做的事情了。

看著他低頭認真地與爸爸商談如何裝飾他的新房,看在我眼裡有著莫名的感動。婚禮當天,忙碌交雜著興奮的心,看到兒子牽著他摯愛的女人站在舞台上接受親友的祝福時,好感動好滿足。忽然燈光一暗,隔壁桌的女兒突然出現在舞台上的另一邊,螢幕出現一篇文章,女兒代替弟弟溫柔徐徐地念出他的心聲……

親愛的爸爸媽媽: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跌倒時有你們來扶持,迷失時有你們來牽引,因自卑自棄時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而我親愛的媽媽一字一語地教導我說話,有多麼不容易啊!再多的謝謝也道不盡心中要表達的言語……

眼淚已經止不住爬滿臉,腦海倒回到孩子出生時,得知他是一個聽不到聲音的聽障兒,是如此青天霹靂及慌張失措,而後從大家的不能接受及諒解到今天席開50桌,親友的祝福,真的是夠了!在台上我擁抱著兒子,我用唇語說:「兒子,你終於長大了!」他用燦爛笑容回應了我。

〈開心的背後〉上學不用催 變得有責任

文/張又禾(新北市)

相信每天早晨,很多媽媽應該都會跟我有一樣的問題:像打仗般叫小朋友起床、趕上學、收書包、忘東忘西再幫忙送去……忙東忙西一大早就筋疲力盡。

這次暑假結束,新學期的開學,夜裡我發現孩子開始主動整理他明天上學需要用的用具、書包、衣服、鞋子、襪子及暑假作業……等,上床時間我也不用再三催四請,更讓我訝異的是,早上時間一到,居然聽到鬧鐘還會自己起床、刷牙、洗臉……等。

他開始變得有責任感,我不再需要在後面像「趕鴨子」一般,天天進行拉鋸戰。以前常常感嘆他為何沒有責任感,為何不趕快長大讓我放心。這次我看到這一切的轉變讓我好開心喔!

他長大了。但此時我卻又捨不得孩子長大……

因為對父母來說,不管孩子成長到任何階段,都是我們甜蜜又沉重的牽掛!

〈孩子真早熟〉夫妻吵架 蘿蔔頭當和事佬

文/宣晟(屏東市)

老么聰明伶俐,講話有條理,5歲時就扮演爸媽爭吵中和事佬角色。

記得有一回,和另一半起衝突,想不到孩子見狀,趕緊在兩邊奔波,當機立斷活像大人狀,先過來告訴爸爸,暫時冷靜不要回嘴,又趕緊回過頭請媽媽安靜不要說話,看待他處理態度,讓我大惑不解也感到慚愧,一個小蘿蔔頭怎麼突然間長大了?

回首自己小時候卻是依賴心太強,應變能力太差,即使那時已10歲,父親晚上回來,知道姊姊們不和睦引發爭執,竟不留情地修理家姊,母親即使不忍心,但也沒有阻止,我和弟弟則緊張躲到床邊不敢吭聲;對照老么小小年紀的應變處置能力,真讓人感慨,難道時代在變,讓這一代的年輕人早熟了,有了超乎常理的能力?真是憂喜參半。

應變能力強,代表個人的成熟度,也就是自主性高,離開家庭自立門戶,勢必比這一代的我們更得心應手;換句話說,這樣的獨立性,不啻宣告,我們不得不放手讓其高飛了,情何以堪!

〈出國有差〉離家求學 回鄉得認同

文/雪麗‧瞳(新竹市)

父親對我說:「爸爸覺得妳長大了,出去留學有差。」

戀家的我從來沒離開過家鄉,大三順利通過留學甄選,大四可以到日本的姊妹校就讀,基於擔心,原就不鼓勵我參加甄選的父母,得知甄選結果後,甚至勸我放棄機會。儘管不安多於期待,最終我決定一試,父母也轉而支持我的決定。

回想起來,這段經歷著實重要。獨自打理生活、在面對選擇時,自己決斷和承擔結果;和來自世界各地六百多位留學生的宿舍生活,在分享不同文化的同時,包容彼此生活習慣的差異、宗教文化的衝擊,甚至於思考面向的多樣化……我在思鄉的同時,迅速地成長茁壯了。

當孩子透過某種生活歷練後,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在處理事情的方式、態度上更加有智慧和圓融,似乎還變成了能夠分享心情、煩惱和共同討論、做決定的對象!

「爸爸真的覺得妳長大了。」父親的眼睛裡好像閃爍著小星星,似乎有種感動;當時聽著有點不好意思所以笑著含糊回應,但是得到認同的勳章,這一幕印象深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