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凡走過 必留痕跡本

2015/02/25 06:00

採集痕跡的過程可以慢慢培養出孩子的觀察力以及對環境的敏銳度。(圖片提供/時報)

文/洪淑青

痕跡本可以在第一頁註記基本資料。

旅行中,我習慣以慢速的頻率進行,喜愛以觀察者的角度投入環境中,靜靜地吸收異地給予的感動與衝擊。

在旅行中,我帶領著孩子用一種「簡單」的模式自處,與環境相容。

慢速的旅行模式一直延續到我生了孩子之後,我不願意只帶孩子去感受色彩繽紛的兒童場所,不願意他們只吃符合香甜口味的兒童餐,或是只帶他們去高分貝音量的場所;有些時候,我是希望孩子能夠靜下來,因為唯有靜下來,才能聆聽到環境中悄悄的聲音,像是被調整了音量似的,漸漸地進入可感知的頻道,成為立體化的音質。

在旅行中,我帶領著孩子用一種「簡單」的模式自處,與環境相容。當風吹過來時,我要他們聆聽風的聲音;當微風拍擊到樹葉,我要他們注意樹葉擺動的樣子;當落葉掉下大地,我要他們輕踩著落葉,形容那是什麼樣的聲音;當腳下踏著大地的泥土,我希望女兒蹲下來,細膩地摸摸這些土,感覺它們顆粒的質感;當孩子在土堆裡發現了果實種子,我鼓勵他們收集,然後收藏在自己的寶物罐裡,並試著在百科全書裡尋找它們的名字。

我要女兒當個觀察者,注意一草一木,然後培養對生活環境的敏銳感,我們該如何細膩地當一個觀察者呢?其實只要有一顆好奇的心以及一本筆記本就可以完成許多觀察的紀錄。

<培養觀察力>收集旅行的回憶

我自己有一本筆記本,專門用來收集並記錄生活中的小痕跡,我為它取名為「痕跡本」。

痕跡本可以做什麼呢?只要是生活中可以記錄的事,我都會刻意地收集並保留在本子裡。

像是女兒剪了頭髮,我留下一小撮黏貼在書裡;喝到一杯好咖啡,於是留下一抹咖啡漬在書裡;朋友給的小短信,我也留在書裡隨時回溫;吃水果時,把水果上的貼紙貼在書裡;看見有趣的凹凸物,便用鉛筆拓印它;以及一些家人的小紙條及各地的紀念章……這些都是生活中自然產生的痕跡,也都是值得收藏的生活紀錄。

我也給孩子一本痕跡本,希望他們在旅行中,找到一些有趣的痕跡,並且試著收集回來。我和他們一起懷抱著好奇心,探索趣味之物。和家人一起發現秘密,可是一件有趣的事,那同時也是親子間凝聚情感的最佳路徑之一。

透過視覺的觀察,可以發現其實許多樹葉長得不太一樣,我們可以為這些樹葉畫輪廓,也可以撿拾一顆石子,敲拓出樹葉的汁液留在筆記本裡。

我們可以透過聽覺,去聆聽大海、溪流、瀑布、雨滴……等各種水流的聲音,甚至是水上遊樂場的嘩嘩水聲,我們可以收集水嗎?讓孩子旅行前用水墨或是彩色筆畫出一幅畫,然後在旅途中用手指沾抹水,塗抹在自己的這幅畫上,很明顯的,畫糊了,像是被水暈開了,這看似被破壞的一幅畫,其實是我們把水留住了,我們就這樣把水帶回家了。

我們也可以透過觸覺去感受不同的物品,我請孩子摸摸樹皮,光滑的檸檬桉樹以及帶刺的美人樹有何不同?磨石子的地板與水泥地板粗細度相異,甚至大地的泥沙都不太一樣,果園裡的土、沙灘的細沙、還有紅磚塊的碎片、它們不僅顏色相異,甚至質地粗細度也相差許多,於是,我要孩子拾起一點土,用膠帶把泥土黏在痕跡本,並且比較這些土的不同樣態。這些採集痕跡的過程可以慢慢培養出孩子的觀察力以及對環境的敏銳度。

<獨一無二>留下痕跡 旅行的見證

痕跡本的用途還很多,它甚至是可以鼓勵孩子學習的。

到各地旅行時,我習慣讓孩子知道這個地方生產什麼物產?像是美濃的白玉蘿蔔、恆春的洋蔥、阿里山的高山茶、官田的菱角……然後,我們可以在當地買到相關的製品,將包裝紙留下一小片黏貼在痕跡本,這將讓孩子間接學習到地方產物的常識。

痕跡本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創意,我讓孩子把不要的包裝紙撕碎,重新貼畫在紙上,變成一幅撕貼畫。我們還可以用針線來代替畫筆,縫畫一幅針線畫,或是設計自己專屬的大樓、設計一本書、警告牌、祈福卡片,或是將名片延伸作畫,這些都可以在旅行中完成,一邊玩一邊激發創意。

在旅途中的痕跡可能是一個戳印、一張紙、一段自己寫下的心情故事,或是一把土、一抹植物的汁液……當它們落在我們的筆記裡,夾雜著當時的氣味與心情,在多年以後再度拾起翻閱,竟輕易地開啟那時的回憶。我們明白,留下痕跡是一種旅行的見證。

<作者小簡介>洪淑青

堅持旅行時一定要帶日記、帶一本書。對於旅行有無限的著迷,尤其享受在旅程中重新閱讀自己。

帶著一對雙胞胎女兒走過台灣的各項景點,在旅程中透過抓影子、自製探險棒、玩拓印遊戲……,不但讓孩子享受旅遊的樂趣,也透過與大自然的接觸,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完成了著作《不趕路的親子休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