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我生命中的圖書館(二)

2006/09/20 06:00

◎王丹

上次說到我的童年知識啟蒙之地,是在母親工作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書庫。現在讓我繼續抓住時間的繩索,把回憶扯近一點,來說說我初中的圖書館。這一段與台灣有很大的牽連。

這幾年的演講中,我經常像「祥林嫂」似地到處說,我的文學之路,是從台灣文學開始的。聽眾多是台灣人,我猜大家其實都不是很相信,只是念我拍馬屁拍到了點子上,無不驚歎點頭,很相信的樣子。其實我說的真不是虛構。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正值八十年代中期,那個時候的中國文壇,還沒有從十年「文革」的劫難中緩過勁來。當時在創作方面,雖然有了一些傷痕文學之類的作品,但都是對時代悲劇的反思與批判,對世態炎涼的刻畫,看得我累得不行。對於一個十四、五歲,情竇初開的少年來說,最想看的怎麼會是這樣的東東呢?那個年紀的閱讀需求,最大的物件就是愛情什麼的,至少吧,也要是雖虛假但是美麗的愛情故事。這點小小的需求,瓊瑤阿姨的書就足夠打發的了。什麼《窗外》啦,《彩霞滿天》啦,瓊瑤的二、三十本小說都是在初中的圖書館裡看的,算是對台灣文學最早的接觸。那時,瓊瑤的小說很搶手,為了搶到庫存有限的藏書,我還多次跟我們班上的女生反目成仇呢。現在想起來只有一個字:汗!當然,如果讀者以為我的文學品味是從瓊瑤小說一脈相承而來的,那也真的有點冤枉我了。記得圖書館有一個台灣文學專架,那上面的作品我幾乎都瀏覽過,真正對我以後的文學和閱讀興趣產生影響的,還要說是洛夫、楊牧、鄭愁予他們的詩。在大陸文學的一片荒漠中,台灣詩風顯得既新鮮又震撼。我現在還很感謝初中圖書館的老師,他們可能無意識地購書,但卻可能因為正確的選擇開啟不知道哪個學生內心的一扇小小的視窗。我們那個圖書館說起來極為簡陋,只有兩間教室大小,藏書不會超過3萬冊,但是對求知欲正值高峰的中學學生來說,它不啻為一座精神世界的寶庫。今天的中學教育,有沒有人認識到,中學的圖書館,其實是教育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呢?關於初中的圖書館,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記得那是在圖書館裏面還曾經借到過《孽子》。那時我對同性戀這件事情了解不多,看了也不覺得有什麼,可是現在想起來簡直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20年的今天,同性戀題材的出版在中國都仍然是困難重重的事情,當年怎麼會允許《孽子》這部同志文學的經典作品在中國出版發行呢?上個月我去SantaBabara看白先勇先生,跟他提到這件事,他也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是發生在我高中時候的圖書館中,那裡的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