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看門道評味道〉圖片僅供參考

2016/01/03 06:00

實際端上的鰻魚飯(圖左)和圖片(圖右)的差異也太大了吧!(梁瓊白攝)

文/梁瓊白

外食者在進入一家餐廳之前或坐定之後,選擇食物的依據,通常是透過店家提供的菜單或廣告,為了幫助客人了解食物的內容。

有些會在菜名旁邊附上圖片,這是最清楚也最容易辨識的方式,更是最好的宣傳,因此所有食品圖片每張都是拍得引人垂涎,因為這樣才能吸引食客消費,可是實品是否如此那就未必了,有趣的是所有圖片都附有一行小字:僅供參考。因此即使有落差,也不算欺騙,難怪時有爭議。

最誇張的是各類食品的包裝盒,例如泡麵,幾塊又大又厚的牛肉讓人以為內容物也是如此料豐味美,其實每塊肉只有圖片的三分之一;還有百貨公司、醫院餐廳、福利站的食品街,櫃檯前掛著的每張圖片都拍得超有吸引力,其實端上來全不是那麼回事,原本巴掌大的炸排骨薄得像紙片、雞腿的體積縮水一半、榨菜肉絲只見榨菜多肉絲少、蚵仔煎的蚵仔數量絕沒圖片上的多,如果是售價不高的店,老實說付的錢少還想要求料要多要好當然不可能,一分錢一分享受,消費者心裡本來就應該有底,便宜又大碗的店不是沒有,按圖比照就有點天真了。

週末在一家連鎖的日式料理店吃鰻魚飯,一客四百二附一小碗味增湯,消費不算便宜,但我知道鰻魚很貴,何況圖片上的鰻魚好大一片,看著就覺得好吃,貴點也是應該,何況是實體店家不是小吃街的攤位,沒想到端上來根本不是鰻魚片,而是小手指般的條,底下鋪了一大片雜亂無章的黃豆皮,相差也未免太大了吧,詢問服務生,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圖片跟實際本來就不一樣啊,所以,又一次上了圖片的當。

其實,所有店家的圖片和實際成品都不會相同,拍照都經過美化,用最好的部位、給最多的分量,但如果每份餐點都要求圖文相符,除非你是特別的客人或付的是較高的價位,否則任何食品不整齊的、不好看的、有時做壞的部位,難不成都倒掉?所以,餐點圖片看看就好,知道是什麼內容、什麼形狀就可以了,至於色、香、味,碰運氣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