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尋找克難號汽油車的前世今生

2006/10/02 06:00

鐵道人與事

文.攝影◎洪致文

一般人講到保存老火車,一定想到那有「黑頭仔」稱號的蒸汽火車頭,反而較少想到汽油客車或柴油客車。因此,即便台鐵當年支線用的藍皮柴油客車,早已是地方支線多麼重要的城鄉記憶圖騰,而且還是戰後初期鼎鼎有名的克難號汽油車,但卻依然在報廢後被台鐵丟棄在台東而前途未卜。

說到台鐵這批過去支線鐵路用的藍皮柴油客車(DR2100-D R2400型),它們在台灣鐵路史上可有相當畫時代的歷史意義。因為,這些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前的1930年代,一個台灣與西方文明同步發展,引進拉風流線形火車與汽油引擎動力客車的摩登時光!

帶著情感的老火車

日治中期的台灣,北中南都會區的發展漸趨成熟,公路客運的發達,也開始讓火車受到威脅。

於是鐵道部向日本引進了設計先進的輕快汽油客車,做為各都會圈近郊的短程運輸主力,期待以它們來與公路競爭。當時這些車的造形,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走在世界潮流的尖端。它那圓頭的流暢形狀,是建築與設計史上「流線形運動」反映到火車工業的最佳實例。大型汽油車一側三個車門的配置,也是使它能讓通勤客快速上下車的安排。

二戰時期,這批車因為汽油短缺而停用,戰後接收之際幾乎無法運轉。後來台鐵的台北機廠運用「克難精神」,將一部分的汽油車修復至可營業狀況。民國40年1月開始,台鐵更把這批車稱做「克難號汽油車」,行駛於宜蘭線的台北、蘇澳間。其名稱的來源,係配合政府於民國39年10月所發起的「克難運動」。民國42年台鐵廢除列車等級制後,汽油車的部分,分成一般的汽油車以及汽油快車兩種,克難號便是屬於汽油快車這一級。這樣的用法一直到民國43年4月,台鐵把汽油快車等級併入快車而消失。

然而,這批車並沒有從鐵路上退休,反而走入了支線鐵路去繼續服務民眾。它們雖經多次改造而成為最後藍皮火車外觀,但所有與它接觸過的人們,卻都對它有一份深深的情感;而這份情愫,卻又不只有台灣的民眾感受到而已,很多看過侯孝賢電影的外國人,也都對這電影中頻頻出現的火車印象深刻。

棄置的共同記憶

雖然這些車在最後報廢時,已經改造成與當年1930年代引進台灣時不太一樣了,但是在目前的日本,還是可以花點力氣去找找這批台灣「克難號汽油車」前世今生的兄弟姊妹。像是在門司港車站旁的九州鐵道記念館內,便保存有一輛日本JR唯一保持原樣的Kiha 0741號,有著生於1930年代的圓頭造形,以及內部古色古香的木椅絨皮。

如果想要體驗這種超過七十歲老火車魅力,則在日本關東地區的鹿島鐵道,還有兩輛同型車在行駛著。這兩輛車(Kiha 601 與602)是日本目前動態運轉中最老的柴油客車,分別造於1936與1937年。它們的車頭兩端圓弧造形雖在後來被切平,但是側面三個門以及車輪轉向架都還是原貌,搭起來有彷彿時光倒轉,回到1930年代那個汽油車開始馳騁台灣都圈的氣氛。

乘著日本還在跑的克難號汽油車活骨董兄弟,想想台鐵這一批有著歷史意義的柴油客車,不覺感歎際遇之不同。台灣的這批車,從早年的三○年代拉風汽油車、到戰後發揮克難精神的克難號,再到後期的淡水線、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不分年齡,是台灣每個世代都有記憶的火車。台鐵在2002年12月底,本來要將這一大批「棄置」於台東的車輛拆毀,讓許多關心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士緊張不已。後來在眾人抗議之後,台鐵將每一型都留存一輛,算是沒被趕盡殺絕的大恩大德。但是,這批車的狀況因為露天放置,幾年後又變得相當悽慘,再過些時日是否仍會被因為「無法修復」而拆毀就不得而知。看來,要克難精神繼續發揮在這批老朽火車身上,恐怕大家仍須努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