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猴采頭迎新年〉4-1 年菜 少不了這味

2016/01/31 06:00

圖/陳佳蕙

快過年了,大家都開始張羅年菜了吧,快來看看別人的團圓桌上有哪些好料呢……

圖/陳佳蕙

〈好事花生〉紅龜粿 喜氣洋洋上桌

文/ching(雲林縣)

在我們家的年夜飯裡,除了象徵年年有餘的魚類料理,好采頭加步步高升的菜頭糕之外,有一道菜是婆婆每年都一定要上桌的菜色──古早味紅龜粿,那是婆婆一大清早就浸米、磨米漿,壓出水分後揉製而成,內餡一律是使用自家種的花生,曬乾炒香、研磨成粉再拌入砂糖製成的,經過包餡、壓模和蒸製,一隻隻紅咚咚的紅龜粿乖乖地待在盤子裡,每一隻都是喜氣洋洋的。

每每吃紅龜粿時,婆婆都會念著「燒龜冷粽」,意思是指剛出蒸籠的紅龜粿最是美味,而我們家自己做的,才能這麼幸福品嘗到古早的人間美味。女兒吃的時候,不忘提醒我們,內餡裡的花生粉,代表著「好事即將『花生』」,對我們家來說,這門古早味的手藝,也藉由過年過節的需求再次傳承。

過年年菜的豐盛,代表著老一輩的人給予晚輩一年辛苦慰勞,也在年夜飯時昭告祖先們,子孫餘裕才能團圓品嘗這些好兆頭的美味,請祖先繼續保祐子孫順利,而女兒更是喜歡跟著阿嬤做一隻隻紅龜粿。

〈創意發想〉香菇茶湯 讓腸胃休息

文/林景民(屏東縣)

還記得多年前環島料理時,為埔里雅詩一家人所做的湯品,這是一道適合在吃完豐盛年菜後,闔家可以聚在一起守歲,邊聊天邊喝著的「香菇茶湯」。

當時我到了埔里,一時住宿還沒有著落,雅詩一家人卻願意熱情款待,留我過夜。為了答謝盛情,我設計了一道以當地特產煮出來的菜。

香菇茶湯所需要的材料有:香菇數朵(每人一朵,取直徑約5公分大者)、豬肋骨約半斤、鹽巴少許。做法很簡單,先將香菇用熱水泡軟後,放到小碗備用,每個小碗都放一朵香菇。然後再將豬肋骨川燙完,用水洗淨,放到砂鍋加八分滿的水燉煮約40分鐘後,加入少許鹽巴提味。再來反覆用濾網將高湯中的雜質濾淨,倒入茶壺內,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此時,將高湯倒入已擺置好香菇的碗中,香菇就會慢慢地泡出淡淡的香氣。這道創意料理的構想,關鍵在於香菇就像茶葉一樣,可以反覆地沖泡,沖泡出來的「茶湯」,其實才是此道料理的主角。香菇有益脾氣、降膽固醇等功效,剛好可以讓脾胃適度地休息。每年團聚,我一定會為愛我的家人朋友們,準備這道料理,獻給他們。

〈媽媽好味〉過年吃潤餅 有金門味

文/簡萍(金門縣)

每年過年,我都會吵著要媽媽必備一道年菜——潤餅。這道菜也是金門必備年菜,街道上每個開著爐現做潤餅皮的攤子,全都大排長龍。

潤餅的內餡也跟台北的完全不一樣,是將板豆腐捏碎後加入雞蛋拌勻炒熟,再與切成絲的五花肉、紅蘿蔔、碗豆莢、芹菜等,以及鮮蚵一起拌炒,僅用少許鹽巴調味。重點來了!我們家是在潤餅皮上先抹一層甜辣醬或辣椒醬,將內餡放入後直接包成一捲,並沒有再灑上花生粉。

我愛台北味的潤餅,更愛媽媽的潤餅,因為口味清淡健康,有點像是八寶菜的餡料,準備起來要花點功夫,所以除了過年外,只有清明節才會吃到。

另外,我們還自己發明一種甜潤餅,就是將傳統的花生蔴荖包進潤餅皮後,壓扁壓碎再吃,這真的是我兒時美好的回憶之一。媽媽常說,她年紀大了,應該趁她還健在時,多跟她學做菜,不然等她離開人世,我們就再也吃不到「媽媽味」了,只是我們總是嘴甜說學不會媽媽的好手藝,想要過個好年,就是要一直吃「媽媽味」年菜啊!

〈偷懶不得〉糯米腸 帶來黃金運

文/竹默(嘉義縣)

三十幾年前嫁入夫家時,婆婆還在賣麵,雖是小生意卻也火紅得不得了,連除夕那天也出攤。

所以她準備好雞、鴨、魚、肉等年菜重要材料後,這些年菜基本上難不倒從小在廚房打轉的我,只有一樣,每年建議婆婆這麼忙了就不要做它了。她卻堅持非做不可,婆婆眼中絕不能缺席的年菜就是糯米腸。

當處理完拜拜的牲禮後,盆子裡的大腸衣就發出特有的氣味向我招手,那氣味著實令人退避三舍。但婆命難違,只好戴上口罩,雙手齊用在明礬和大腸之間搓搓揉揉,搓一陣換一盆水,直到那黏黏滑滑的感覺變成澀澀的,腸衣才算整理乾淨。接著拿個漏斗,把已經泡軟的糯米,煮熟的花生加上翠綠的香菜灌飽腸衣,最後在兩邊的開口綁上棉繩,放到蒸籠上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傍晚祭拜祖先時,一條條飽滿油滑的糯米腸是供桌上的要角,拜完後用少許油煎一煎再切片,它就成了團圓飯桌上,人人必吃一口的吉祥菜。曾問婆婆為何過年一定要吃糯米腸呢?她說吃了糯米腸,來年才會有「黃金」般的運氣。

〈家鄉美味〉魷魚菜 慶有餘

文/阿良伊(台中市)

過年祭拜祖先,煮熟全雞之後的油湯水是最香濃的高湯。婆婆會利用這個湯底,加上泡軟切絲的乾魷魚和香菇、可以刮除過多油膩的筍絲、大白菜、豬瘦肉絲以及泡軟的好幾把冬粉,煮成一鍋好吃順口的大鍋菜。

我們都叫它「魷魚菜」,除了因為這一大鍋提鮮的要角是乾魷魚之外,也有取其討喜吉利的「有餘」諧音之意。過年期間只要加熱了就可以上桌,又能吃上好幾餐,真是名符其實又方便可口的「有餘菜」。

婆婆說她結婚之後,跟著公公和他的福建老鄉們一起吃年夜飯時,用心準備了客家庄除夕必備的長年菜鴨肉湯卻乏人問津。原來他們不習慣芥菜特有的氣味和較粗的口感,於是在幾個老芋仔的指導之下,婆婆學會了這道公公的家鄉菜,也成了日後圍爐時必備的經典年菜。

這道「有餘菜」和這個老故事,都是我們家在圍爐團圓時不可或缺的。

〈原來如此〉過年吃粽 越南習俗

文/玲華(桃園市)

有一年新年到南部遊玩,順道拜訪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他的新婚妻子就是越南來的新住民。

當晚在他們家用餐,看到粽子,開玩笑地跟朋友說,端午節已經過很久了喔!朋友笑著回說:這可是他老婆家鄉的年菜之一!

越南粽和台灣粽哪裡不同呢?外觀上,越南粽是方形的,內餡有豬肉、綠豆及糯米,嘗起來的味道甜中帶鹹,清淡不油膩。

後來查了一下典故,原來是越南國王為了從他21個兒子中挑選一個繼承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