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孩子帶情人進房間……

2016/02/21 06:00

圖/黃鼻子

唉啊,吾家有兒有女初長成,交起男女朋友,小倆口一回家就關進房間,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圖/黃鼻子

〈來者是客〉用熱情化解房間隔閡

文/賴雅袖(桃園市)

我的家人都非常好客,把女朋友當作是貴客在照顧。常回到家就會問「有沒有吃飽呀?阿姨炒個菜給妳吃。」之類的噓寒問暖,來到家的人,都能感受到第二個家的溫暖,讓我和家人感情更好,也讓女朋友不再待在房間內,而是常常在客廳與家人聊天互動。

如果爸媽在家形象是較嚴肅,或是不知道爸媽喜不喜歡,所以孩子有「防備心態」,躲在有安全感的房間最安全,加上年輕人都面子薄、怕尷尬,對家人陌生、不熟悉,常常不好意思在客廳內走動。所以家人更應該對孩子帶另一半回家給予他們熱情地招呼,還有主動地款待,而不是孩子待在房間,就疑神疑鬼地猜測,時常跑去敲門試探,會變得更緊繃,反而會造成孩子與家人關係變得更疏離。

也請別擔心待在房間在做什麼,可能吵架、可能甜言蜜語,待在私人地方比較好說。正常的交往,要感恩上天給孩子緣分,而非擔心。

〈直接了當〉自己的人生 自己決定

文/海哲皮(高雄市)

朋友對於孩子的教養方式,為了使其獨立自主成長,向來給予一個簡單觀念:「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自己努力去爭取,我只供你三餐與住宿到20歲。」

或許這樣是非常殘忍的做法,但孩子卻也因而懂得學會自我思考,思考自己的將來,想要做什麼、成就什麼,全憑自己的努力與實踐,反之更懂得體諒大人工作的辛苦與社會的實際面,因而與父母間的相處氣氛更為融洽。

而關於帶情人回家這回事,更是自由開放,只告訴兒子一句話:「別讓我太早當阿嬤,其他全自己決定就好。」

因為給予完全的自主權,孩子反更懂得為自己打算,他只要帶朋友回家,不論是男是女,從不把門關上;就算是掩上了也沒全關上,提醒自己也提醒友人,從沒發生過什麼會讓人擔心的事。因為他非常明白,什麼是「讓媽變阿嬤」的意思。

哪個父母不想疼愛想寵孩子?但也許這種直接了當的做法,才真是實際的疼愛與雙贏吧。

〈女兒感恩〉真要搞鬼 不用特別回家

文/法蘭克(新北市)

女兒高一還是高二的暑假,總有個男孩子一個禮拜會來兩、三天,待上半個鐘頭就離開,女兒說是和她暑假作業同組的組員。

直到有一次,晚上六、七點用餐時間,我瞥見那男孩子的休閒鞋還在玄關。在30年前,我已經自詡是個前衛的家長,但想到整個下午這小鬼頭都窩在女兒的閨房,心裡不由得一陣不是滋味。老婆一眼就看出我的不對勁,說:「你以前不是每次都騙我爸說登山社有活動,就帶我去打電動?真要做壞事,忙得要命的爸媽又哪管得住?」

我想想也是,僅僅豎起耳朵聽樓上的動靜。想不到這一聽就是好幾年,從高中、大學、直到出嫁,少說也有十幾個男孩子進過女兒的閨房,我也都忍著不要藉送水果飲料之名,行探聽打擾之實。女兒結婚那天,致詞中一段提到:「父親以身作則教導我何謂信任,從未質疑我交友的狀況,我對這點十分驕傲,這也讓我更謹慎自律,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正尊重我、值得我信任的另一半。」

我想,關上門的房間,真的沒什麼好怕。真的要搞鬼,也不用特別回家,是吧?

〈換個立場〉想想孩子希望我們怎麼做

文/Angel媽(新北市)

我育有一女一兒,從小到大我就不反對他們交男女朋友,替他們上過無數堂和異性互動及相處的課題,也常藉由社會新聞與他們討論看法以及針對問題解決方式;現在兩個孩子已陸續上了大學,當問題真的來臨時,我怎麼看待?

其實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很簡單,我不需要跟孩子演內心戲,只需講內心話,但我只在乎一件事,就是「孩子心裡的我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我是他,會希望媽媽怎麼做?這樣我就更明白,所有的事情要按照常理來看待。

不管房內發生什麼事,都應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如果可以,我也會選擇當下暫時離開家裡,讓他們相處自在些,不需要只窩在房間裡。不去預設想法或無謂的擔心,反而破壞和孩子建立的信任感,也讓孩子面對男女朋友更有尊嚴。

別忘了我們都曾年輕過,相信我們用心疼愛出來的孩子不會讓我們失望,放手讓他們去做更能成長。

〈點心上場〉給予尊重 也不忘關心

文/alice(嘉義縣)

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時,正值情竇初開之際,對性的摸索及好奇正是最大的時候。

當孩子帶情人回家時,家長不妨先引導孩子及孩子的情人在客廳稍坐一會,話個家常,簡單認識對方。當孩子及其情人進入房間後,父母親應給予適當的空間,讓他們保有隱私。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父母親太過威權或者沒給他們保留面子。

在孩子進入房間後,家長可以稍微計算一下時間,大概半小時後,可以輕敲其房門。喚他們出來吃水果、喝飲料、吃甜點……等等。這樣,家長既不會感到尷尬,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其實,親子之間的相處,是要彼此尊重、互相信任的。身為家長,應該要學習相信自己的孩子,適時地運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讓親子關係保持和諧,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們也會知曉父母的用心,不至於做出踰矩的事情。身為家長,應學會寬心;身為孩子,應學會讓父母安心。如此,天下太平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