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說故事時間到囉〉輕輕說故事 孩子靜靜聽

2016/04/19 06:00

圖/陳佳蕙

文/黃文綺

圖/陳佳蕙

在開放的說故事現場,常常遇見舉手搶著說、湊到眼前說,就是要說的孩子,這樣的時候,我會做一件事,停下來,讓一直想和我說的孩子捱著我身邊坐,讓他協助翻書頁,然後不時地用手環繞著他,繼續說我的故事。通常我會因為孩子的騷動,放慢速度、降低音量,像是唱著晚安曲一般輕輕地說故事……

是的,說故事可以輕輕地說,因為說故事人的聲音就像是魔術師的魔杖,無需擔心聽故事時,孩子七嘴八舌或是躁動影響現場的氛圍。

經典繪本《雪人》,最早的版本全部都是圖沒有文字,而且一個頁面裡,呈現多達12格畫面,若是把書頁展開,跨頁中可以有二十來個畫面同時呈現。有一回,我見到一個故事媽媽晨光時間在教室裡,把書展開在胸前,慢慢地一頁頁翻著,順著教室裡的走道,一排排地慢慢走著,一格一格說著睡在床上的小男孩,在下雪的清早醒來,看見窗外滿是積雪,興奮地自己穿上了衣褲,和媽媽說了要去堆雪人,穿了靴子、戴上帽子飛奔出去,帽子掉了也不撿,就開始捏啊捏、一剷又一剷地堆出了比他還要高的雪人……然後那天夜裡,雪人動了起來,最後還帶著他飛越城市的上空……

我在教室的角落裡靜靜聽著,雖然看不清楚書頁裡的畫面,但是那個輕輕說故事的媽媽,把雪人說得極其溫暖動人,整間教室的孩子沒有一個搶著說看不到書。那個聽故事的經驗,帶給我很大的體悟,說故事可以輕輕地,說進孩子的心坎裡。

〈融入情境〉小小聲 孩子更專注

當然想要這樣輕輕說故事,故事的選擇也很重要,一直以來選擇繪本的重要條件是它必須很打動我,而在這個前提下,我會傾向於先閱讀繪本的圖,很簡單地看圖說故事,然後再讀文字,看看圖與文的連結,以及文字的流暢度。

一本繪本的動人,在於圖與文讀來就像是一首歌,詞曲搭配起來,讓演唱者能夠進入情境,當然說故事人也能夠融入那情境中,跟著故事的節奏輕輕說一個能夠讓孩子屏息並沉浸其中的故事。

第一眼看到《北冥有魚》這本橫長豎短的繪本時,心裡好奇作者會怎麼寫畫出這個出自莊子《逍遙遊》的故事,翻到內頁「很久以前,在一個叫北冥的地方,生活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魚,牠有多大呢?我有很長很長的時間沒有見過牠了,已經不太記得了」,心想這很像我說故事的開場,讓自己化為故事主角,融入其中。喜歡這本繪本用孩子的角度切入,很口語的故事敘述,但是有一種純真的美好。作者用鉛筆就完全描繪出故事裡的小女孩和那條很大很大,一擺尾就會掀起巨浪淹沒小鎮的魚之間的互動和情感,灰藍底色裡,運用黑白深淺色調呈現出海的深邃、巨大的魚的無辜眼神、小女孩迎風飄散的髮……每掀一頁,就令人屏息,這樣的故事最適合抱著孩子入懷,輕輕地說,輕輕地翻著書頁,記得先告訴孩子一定要很輕,才不會讓那條魚拍打的浪也打濕我們的衣裳和淹沒我們。

〈家長試試〉大環境改變 引領孩子靜下來

許多繪本故事文字通常很簡潔,甚至於有時沒有文字,然而僅僅讀圖,就會讓讀者呼吸放慢,一遍又一遍地翻著書頁,跟著故事的節奏緩緩前行。

例如瑪麗荷艾斯這位作家,用她童年經驗,在1940年代,畫出了一系列孩子在大自然裡一個人玩的歷程,包括《在森林裡》、《森林大會》、《和我玩好嗎》等故事,故事的情節很單純,共通點是小主角透過和動物互動,學習與自己相處和尊重他人,更明白安靜下來的力量,說這樣的故事給孩子聽時,很能帶出孩子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少子化的當前,教育工作者卻發現,學生數少了,但是教室中靜不下來的孩子比例卻增加,也因此有些孩子極易被標籤化,然而細想起來,科技的進步、大環境的改變,何嘗不是影響因素,如果大人能夠把握孩子成長的階段,善用親子時光,挑選一本能夠引領孩子靜下來聆聽和欣賞的繪本故事,那個靜靜體會的美好必然深植孩子稚嫩的心靈,成為他早期記憶中的關鍵時刻。(作者為台北市故事協會講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