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曾得過兩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的吳浩瑋,今年首次參加短篇小說類別,便以渴望獲得文學獎的寫作者們為題,細描參賽、獲獎與落選的心路歷程,〈陳尾巴〉獲得短篇小說獎佳作。被問及對照他作品第一句劈頭就寫「佳作是最糟的」,此刻心情如何?吳浩瑋笑答:「我就當做它是行為藝術吧。」
小說透過三名角色,分別從不理解文學的敘述者,因迷戀上文青男主角,進而接觸文學作品,並參加文學獎比賽而對得獎者產生敵意的過程,描繪參與文學獎爭奪戰的人們的內心狀態。吳浩瑋說明,「故事靈感源於沒得獎的焦慮。環伺我目前的生活,似乎就是被文學獎、採訪、寫作這些東西包裹住,我目前的人生好像只剩下這樣的經驗。雖然我對自己的經驗匱乏比較自卑,但我也不覺得這些經驗不值得被討論。」他不諱言,在投獎的路上,也曾經對獲獎者產生假想的敵意,「但後來那只是我為了服務自己的得失心而想像出來的假想敵,不過是如同幻獸般的存在。這篇小說也是一種『敵我關係』的除魅。」
〈陳尾巴〉的內容也涉及同性之愛,吳浩瑋認為,本作雖然可能會被歸類為同志小說,他並沒有刻意為之,只是貼近自己的生活經驗順理成章,其中,攻/受時不時互換仍予人好奇,「就我的閱讀經驗,台灣同志作品較多以『受』的視角出發,但我讓故事中的敘述者處在一種流動狀態,就是希望一切不要僵固。」
現職藝文媒體採訪編輯的吳浩瑋,談到不同文類,他認為像是不同的「工具」,「在我個人的寫作光譜裡,小說跟採訪本質上是問題意識導向,心理先存有一個待解決的問題,透過組織跟轉換素材,靠小說或採訪試著靠近答案;詩跟散文,能有更多直抒情緒的部分,像是『吶喊』,我要將吶喊包裝得漂亮,就會轉化成為詩跟散文。」得獎後,會對寫小說更有正面積極的幫助嗎?他說,就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