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無論社會科技如何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似乎依舊難解,家庭情感、職場倫理等,往往還互相牽扯。故宮今年第4季的「國寶聚焦」,展出〈宋人 卻坐圖〉,單憑一張古畫細細品味,就讓人在多重時空裡,領略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滋味。
據載,漢文帝時,慎夫人常與帝后坐相同位階的席位,有一天,漢文帝與竇皇后、慎夫人到上林苑遊賞,但這天負責布席的袁盎,刻意引導慎夫人退坐次位,她因不滿不肯就坐,文帝也震怒,並起身返回宮中。後來袁盎找機會上前解釋:「尊卑有序,上下才會和睦。慎夫人是妾,怎麼能與帝后同坐?陛下這樣寵愛反而會害了她。還記得過去戚夫人被呂后處以酷刑,成為人彘的事嗎?」最後,文帝採納了諫言並轉告慎夫人,慎夫人還獎賞袁盎豐厚的錢財。
〈宋人 卻坐圖〉意指宋人(畫面上並無名款,以朝代稱,通常是因為繪者不詳)所繪的〈卻坐圖〉,也就是說,漢代發生的事,到了宋代仍有人認為值得一提。畫面描繪了不願就座的慎夫人,一旁坐著的是文帝與皇后,持笏者則是袁盎。整體表現出袁盎要求慎夫人退卻座位的衝突、袁盎進言勸諫以及皇帝端凝傾聽的場景。
據故宮的說明,此畫人物表情和動作平和肅穆,但文帝與持兵器侍衛一齊注視袁盎的眼神,增添了微妙的緊張感,突顯出君臣之間的互動才是畫作核心。至於畫作背景的花園一隅,可見白鶴遊走其中,良木奇石環繞,刻劃亦細緻精工。樹梢薄霧掩映,予人空間延伸的想像。人物描繪的線條流暢有力,設色精緻典雅,因此推斷應是出自13世紀南宋宮廷畫家之手。
故宮表示,此歷史事件在《史記》與《漢書》都有記載,兩者對漢文帝發怒的描寫存在差異。《史記》記載:「上亦怒,起,入禁中。」而《漢書》則沒有提到返回皇宮的情節,無論參考什麼版本,要構成圖畫尚有諸多環節需要填補。
在〈宋人 卻坐圖〉中,巧妙地將幾個不同時間順序的事件,融入在立軸單景的畫面中。表面上描繪袁盎持笏進諫的情節,同時交代了衝突發生的根源以及皇帝接納諫言的理想結局。有趣的是,漢代並無椅子,然而,畫家為突顯座次爭議,便以當代(宋)經驗,精工刻畫帝后座席;而皇家園林上林苑,也是依畫家的經驗想像創造填補,因此有種多重時空融於一圖的結果。
此次「國寶聚焦」也配合「畫語 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推出「現代漫畫」版,在不同的時空,展現圖像敘事的魅力。即日起展出至202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