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4-1劉書甫/老是坐吧台(靠在同一根橫木)

2022/04/20 09:00

圖◎吳怡欣

〔劉書甫/自由副刊〕

★誰是吧台派?

我愛坐吧台。酒吧的吧台,咖啡館的吧台,愛玉攤的吧台,燒烤店的吧台,洋食屋的吧台。

吧台,早已不限於酒吧空間所獨有。上咖啡館,有吧台前的座位;吃日本料理,板前的座位也是吧台;吃小火鍋,常見高高的U形吧台;吃迴轉壽司,面對迴轉台的雙人並排座位區,也被稱做吧台;甚至路邊小吃攤車前,擺了三兩個板凳,那對著湯鍋的「攤頭座」,自然也算是吧台。

總之,主要面對備餐者,而與其他食客並肩的座位形態,皆可泛稱「吧台」。不管是一字吧台、ㄈ形吧台、L形吧台,還是U形吧台,我見了吧台就想入座。

比起坐吧台,有的人更愛包廂,愛包廂的私密感,專屬感,躲起來跟自己人嗨。我是吧台派,即便朋友訂好了包廂,我包包丟著,又跑去找吧台。

桌子讓人圍坐,在視覺上形成特定領域,圍坐的本質就帶著半封閉性,一旦坐下,你就進入一道無形的門,分別了圈內和圈外,同桌的人與不同桌的人。你到別人那桌去,總要說一聲「不好意思」,像按一聲電鈴,大家中斷正在進行的吃喝,抬頭看你。

難怪有的人不喜歡併桌,寧可多等,也不願意併桌。不願併桌的人,大概也偏愛包廂。

相對的,坐上吧台的人,基本上都坐同一桌。吧台的英文――Bar,本意就是「一條橫木」,只區隔遞酒給人喝的人和取酒過來喝的人,大家靠在同一根橫木上,享用自己的那一杯飲料。吧台的線性與半開放性,讓每一個坐在吧台的人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但僅僅靠著將頭部或身體向左轉或向右轉,就能簡單自由地進出於「內」與「外」。

人的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坐吧台的人歡迎機緣,擁抱意外,隨時準備社交,需要時又能馬上回身與自己人低頭深談,進入私密的頻道。這就是吧台,收放自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