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散文篇】 言叔夏/命運與才華

2024/05/22 05:30

◎言叔夏

◎言叔夏

十多年前我仍是一個文學研究生時,某次研討會遇見從前認識的作家老師,問我是否還有在投獎。我很不好意思地說偶爾有吧。「先得幾個文學獎,之後就可以寫你真正想寫的了。」這句當年聽來頗有深意的話,彷彿置文學獎於一種陰陽魔界。多年以後在文學獎的評審會議上偶會生出一種悖反感,覺得這賽事有時竟像是命運與才華之間的博弈:有人閹割才華,換取馴良的得獎命運;有人終其一生和命運對著碰,等待才華與命運某日終於站到同一邊。但無論如何,要說在獎項面前沒有一點真心的話,那又是不可能的(吧)。命運與才華,如果彼此不是敵人的話,那會是什麼呢?我一直記得一個寫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出社會後常在辦公室電腦螢幕上開小視窗寫自己的東西。每隔一陣在文學獎截止日前攜帶厚厚的牛皮紙袋去郵局窗口,像寄信給某人。這故事本身不知為什麼比起許多參賽稿件還要生根在我心上。他一直沒有得獎。也許命運還沒有要回信給他。每日每日,他去上班,在電腦屏幕前舉起才華的小旗,像在生活的平坦裡跟遠方的命運打著安靜的旗語。

都說學生時代的江湖傳說,有人摸索出一套得獎方法,主題形式內容密不透風,換來這行業裡的斗金與名聲。也許文學獎作品的輪廓形貌也有屬於它自己的類AI生成演化?可以從歷年篩選汰換留下的「得獎作品」中,長出一種餵養它自身的腔調與邊界。它或許遠比我們所想像的來得更像一部重複吃掉自己因而一年比一年變得更大的造夢機器。這幾年在林榮三的評審會議,初審的基數又遠較決審來得大,老手與生手的手感在數百篇稿子裡一辨即明。不可諱言每年送進複決審的作品裡總有一些「不可能這篇不會得獎吧」的文章;然而(或許隨決審評審組合不同)名單公布之際,也常有「不可能這篇會得獎吧」的驚奇之感。所謂一篇作品的命運,有時是許多人命運刪減加總的總和。

但或許我仍期待在評審過程裡讀到一種作品,是獎的美學體制之外的無器官身體。它擁有外於既定道路以外的不確定性,卻同時又充滿對這種不確定性的確定掌握。那會是什麼樣的意思呢?如果讀稿的時候忽然覺察:「這個人正在帶我們走一條我們從沒有走過的路。」路的前方能見度僅有幾公尺。這時候帶路人的信心就變得很重要了。他不疾不徐帶你走一條幽僻隱徑(有一瞬間你甚至忘了你還在賽道中)。「這條小路只有在地人知道。」他其實真真正正知道他經驗事件裡每一條相通的甬道,每一扇隔鄰的牆與門,洞與窗。他對迷路與回家同時充滿信心。恍惚間我或許會忘記自己還在評審,而只是一個被帶路的讀者。這樣的才華,不僅僅只是用來創造他自己的命運的;在文學獎結束以後,某些迷路的命運時刻裡,我或許會忽然記起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