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北美館主辦的「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展覽,由館內策展人余思穎策畫,展出來自台、日、韓、美、英、中17位當代紀實影像藝術家作品,企圖重探科技快速發展下,攝影家們如何透過各自關注的議題,探究影像內涵與生成過程之間的變化。
北美館表示,「時代劇場」隱喻影像內建構的時空演繹,透過三大子題「隱形的主角」、「轉變與重生」以及「視覺風景」,探討創作者、照相機功能、攝影與時間、影像生產之間的關係。參展藝術家包含台灣張乾琦、周慶輝、全明遠、何經泰、謝三泰、劉振祥、羅晟文、沈昭良,以及來自日本的石內都、森山大道、杉本博司、西野壯平、韓國盧純澤、美國凱薩琳.歐佩、英國安娜.里德勒、馬來西亞黃海昌、中國徐冰等人。
步入展場,首先可見杉本博司的黑白影像「劇場」與「廢墟劇場」系列作品做為序章,折射關於時間、消逝、虛實等主題,藉此呼應展覽主題。接著,「隱形的主角」探究政權遞嬗、歷史、戰亂等子題,譬如謝三泰以「再現過去」為概念,拍攝《麻流溝十五號》的劇照作品,重現當年監禁在綠島上的思想政治犯的遭遇,或如何經泰以濕版技法拍攝的〈百年不斷的人神之約〉,呈現排灣族傳統祭儀,聯繫原住民悠久的部落文化。
「轉變與重生」主題,從報導攝影的「人道精神」出發,有周慶輝「應許之地:天地星」系列作品,關注愛奇兒(身心障礙兒童)面臨的處境,除了攝影,周慶輝更訪談家庭成員、志工,老師等人,進行如劇場式的裝置影像作品;沈昭良跨越10年聚焦台灣民間廟會慶典、遶境、移動式歌舞、婚喪喜慶場合的《台灣綜藝團》,透過人物的樣貌與生活風俗,帶出台灣社會的特殊文化地景。「視覺風景」則納進羅晟文的《看路》,透過影像以及平面攝影,關注動物遭路殺的議題,反思人類開發與現代公路對環境造成的改變。
展覽即日起至7月13日在北美館登場。詳詢北美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