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散文篇】 王盛弘/俗氣是最糟的
◎王盛弘
◎王盛弘
讀的是散文,寫的是散文,評的,也是散文。
受限於品味和眼界,選書彷彿近親繁殖,而寫作時,窘於腳力,每有眼高手低之憾;倒是評審──相對而言是被動的閱讀,首先面對的是匿名者作品,而非自己在長久的讀與寫後所設下的偏見與藩籬。
也就是,不是立下一個個標準來評選作品,而是以它自身的形式與內容為度量衡,考量它的總體成績。
給總體成績時,是一個堪比或更甚於高科技電腦終端機運作的繁複、敏銳,而且迅捷的過程,當然,還有直覺。所以評選標準,比如某些文學獎要評審拿修辭占多少趴、主題占多少趴,結構又占多少趴來加總排序,是危險的。若自己心裡先有個評選標準,通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斷地被挑戰、被微調。
好的作品各有各的好。求偶時,雌孔雀不必打計算機或心算,據說一眼便能辨識出雄孔雀的眼斑多寡,長年評文學獎,有些篇章的好,也不必通過我對各個環節的分門別類審視,它具有「身體性」,生理反應了評價,好的作品彷彿為身在斗室的閱讀者帶來一抹清新、鮮爽的微風。曾帶給我這種體感的,比如我在林榮三文學獎初審階段讀到的,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神小風〈我愛林宥嘉〉、楊隸亞〈結婚座〉、翁禎翊〈指叉球〉、顏一立〈一天〉……還有未能夠得獎所以不知道作者的〈透南風〉,或多年前一篇散文,一名年輕作者寫她身在倫敦,遇經期,上中國城超市找食補材料的異鄉紀事,讓我懸念多時,祈禱作者仍在創作的路上。
也有的時候讓我一驚,為自己擔任評委感到羞赧,深感有些匿名作者的技藝高過我。
當然,我有我等著被打破的偏愛,如果是四千字的篇幅,我偏愛複雜但是清透的結構,我偏愛豐富、互文的細節,我偏愛或隱或顯映照時代但不會旋即被淘汰的素材,我偏愛邏輯沒有漏洞的敘事,我偏愛沉澱過、自省過的思考,我偏愛我寫我的管它什麼文學獎口味(如果有的話)的態度。等等。
評審會議上,最常被提出討論的缺點,一是光明的尾巴(又不是螢火蟲,為什麼要為文章點一盞車尾燈?);二是妨礙閱讀的掉書袋;三:鬼哭狼嚎,大驚小怪;四:邏輯謬誤……最不讓我喜歡的,則是「俗氣」。我剛旅行回來,住了幾天小旅館,房間掛著一袋芳香劑,待了幾天後我感覺自己像漬在人工香精裡,這就是俗氣。
俗氣是最糟的。●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