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展覽】當工藝遇上藝術─跟著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

2023/06/17 05:30

文.攝影/高依汾

誰說黑手不能拉小提琴?誰規定打字機只能用來打字?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透過藝術家們不按牌理出牌的藝術創作:把縫紉機當樂器、拿打字機作畫、用車床打造時尚家具……帶領觀眾一同「Think outside the box」,打破常規、擺脫框架,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無限創意。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2月29日。

往常到奇美博物館可以欣賞油畫、雕塑、盔甲、兵器等藝術品,這回奇美拿出深藏於庫房內的「機器類」收藏品──阿公級的打字機、阿嬤用的縫紉機、工廠才會出現的車床,與觀眾分享當年這些機具所見證的劃時代意義,以及成為古董後,如今再度為人使用時被賦予的新生命。

打字機藝術家 詹姆斯.庫克

很難想像一位在1996年出生、成長於電腦網路發達時代的年輕藝術家,竟然會使用「打字機」,更難得的是,他並非用來打字,而是用它來作畫!

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1996-)2018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建築系,在校期間因為一份藝術專題作業「以時代科技進行創作的藝術家」,開始研究起美國打字藝術家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 1921-2007),進而開啟他近10年的打字機藝術生涯。

打字機藝術家詹姆斯與他的肖像畫作品。

保羅.史密斯是打字機藝術的始祖,從小因患有腦性麻痺無法控制臉及手部,掌握不住筆桿的他,發現自己可以操控打字機,遂透過打字機來表達並作畫。因為作業結緣,詹姆斯認真研究學習保羅的技法,透過反覆練習,使自己熟悉各個按鍵及作畫方式。

打字機是當年女性能進入職場的關鍵。

詹姆斯通常會先從最難的「眼神」部位開始著手,這裡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重新來過,其他部分,則會藉由上下左右移動紙張,來回重覆以不同力道敲打出明暗深淺。一張A4大小的紙張,需要花一週時間來完成,若是大幅的拼接作品,則需長達一個月的創作時間。顏色的部分取決於打字機器,有的機型可以用雙色色帶,有的機型最多可以呈現出4種顏色。

詹姆斯將〈女王陛下〉贈與皇室秘書,回禮是她在白金漢宮中用過的打字機。詹姆斯嘗試創作360度全景畫作。

所謂「一畫勝千言」,一張圖片往往能讓人更快速、更直覺地感受到訊息,詹姆斯的打字畫,除了有畫,亦有文字。他有時會在圖畫中暗藏些文字,讓觀眾慢慢發覺,例如在一幅〈皮卡迪利圓環〉的畫作裡,愛神噴泉與紅色雙層巴士之間,他調皮地打上了「30 min walk to UCL」(到倫敦大學走路30分鐘),代表從這裡走到他母校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皮卡迪利圓環〉畫作中使用4種顏色,並有詹姆斯的「文字註記」。

縫紉機音樂家 應奇軒

頂著一頭金色短髮、神采奕奕的應奇軒(1986-),以「DJ Question Mark」(DJ?)的名號走跳音樂界,曾獲得「DMC世界DJ大賽」台灣冠軍,擅長將科技、新媒體藝術與音樂結合,採用不同於以往的另類表演形式製作品牌秀展活動。

縫紉機的出現,提高成衣產業生產效率。

應奇軒從小就是拔河體保生,專業體能訓練的背景,造就他高度的自律性及榮譽感,即便高中開始玩音樂,他仍然考取台大土木系,畢業後至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深造,取得音樂碩士學位,是位不折不扣的高材生。對於把時間都拿來玩音樂,怎麼會有空念書這件事,應奇軒表示自己很會考試。

受到約翰.凱吉(John Cage,1912-1992)1952年創作的〈4’33’’〉(全曲3個樂章中沒有任何音符,是現代音樂中無聲勝有聲的「寂靜」代表作)啟發,他將任何可以發出聲響的物品,都視為樂器。在應奇軒的認知裡,音樂包含節奏、旋律、和聲3個基本元素,創作最難的是骨架,一但有了旋律,剩下就把肉體填滿即可。

藝術家應奇軒把縫紉機變樂器。(奇美博物館提供)

對於樂理不好的應奇軒來說,風格獨特的路線反倒更適合他,舞台就像廚房,而他就是那位廚師,把隨手可得的物品加加減減後,端出一道佳餚。曾經,他也懷疑過這樣做是否行得通?直到在英國研究所的學習過程裡,他才確定「這樣真的很可以」!

與旅英台灣設計師詹朴(Apu Jan)從小便是好友,近年來多次跨領域合作,曾於倫敦時裝週進行LIVE演奏,此次特展中呈現當時運用縫紉機、蒸汽熨斗和服裝布料等物件,來創造出聲音表演的前衛音樂。

應奇軒結合時尚與音樂,跨界合作創作出〈縫紉機之音〉。(應奇軒提供)

時尚車床家具設計師 塞巴斯蒂安.布拉伊科維奇

高大帥氣的荷蘭藝術家塞巴斯蒂安.布拉伊科維奇(Sebastian Brajkovic,1975-)有獨特的跨國血統,父親是克羅埃西亞裔的義大利人,母親是荷蘭裔的印尼人。從小就對高速旋轉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如:轉動的車輪、旋轉的唱片等,經常會目不轉睛沉迷其中,擔心的雙親還曾帶他去看醫生,好在醫生證明他只是好奇,並沒有生病。

塞巴斯蒂安將燈罩、燈柱與燈座組合而成的作品〈車床燈〉。

因此,當塞巴斯蒂安開始學習製作家具時,會旋轉的車床成為他的研究繆思,不僅利用其旋轉時的動態概念來傳達創作理念,也利用車床進行真正的削切、鑽鑿金屬等動作,一步步刻畫出理想中的物件。2006年於畢業展覽上首次呈現的〈車床椅〉成功引發各界關注;2008年起,採用同心圓、旋轉或是移動形成的軌跡等元素,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的「車床」作品。

塞巴斯蒂安將靜物動態化,創作出貴妃椅作品〈車床(9)〉。

〈車床椅〉名字聽起來頗為生硬,但親眼見到時,目光會立刻被塞巴斯蒂安的創意給吸引,跳脫傳統椅子給人的印象,他將「靜物動態化」,彷彿被拉長且扭轉後所產生的獨特角度,展現出設計師不凡功力。詢問他在眾多家具品項中,為何偏愛以椅子來表現?塞巴斯蒂安認為椅子就像一個人半蹲的姿勢,是具有「雕塑感」的物件,且必須要強而有力,才能支撐住人體的重量。

塞巴斯蒂安的〈車床椅〉看似用木頭打造,實為青銅鑄造,重量非尋常椅子可比。座墊上的織品有些是機器繡花,也有採用手工刺繡,還有的是以金屬線來縫製,簡單一點的椅子需要花上3~4個月創作,複雜的則需1年才能完成一件,厚工程度絕對是藝術品等級,千萬別當成一般家具。

〈車床椅〉系列是塞巴斯蒂安成名代表作品。

營造擬真事件場景 廖建忠

人們都說變魔術是一種錯覺、假象,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藝術家廖建忠(1972-)不是魔術師卻有如同魔術師一般的巧手,利用自身扎實的木工技術,巧妙地還原事件現場,複製出各種大型藝術裝置。透過這樣的場景重建方式,記錄並引領人們思考與回顧這些社會事件背後所隱藏的問題。

此次作品〈載瓦斯的小發財〉便描述台灣街頭巷尾常見的藍色發財車,於行駛途中撞到一個不可知的東西,凹陷的車頭、上揚的車尾、空中四散亂飛的瓦斯桶,驚悚又逼真的場面,不由得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這個導致車禍的「透明隱形物體」又為何物?原來答案就在車牌上!

廖建忠希望觀眾能思考導致車禍的「透明隱形物體」為何?

廖建忠低調的表示,在那一年香港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很多藝術家朋友留在台灣創作。如此隱喻的表達,讓人不禁想起哈利波特裡有位「不能說的那個人」、「你知道的那個誰」,在這不完美的時代裡,面對生命中的惡意,我們能做的是否只有恐懼?

為了營造騰空的動感,廖建忠必須將眼前這台發財車輕量化,除了利用鋁來打造車身,還置入花盆、整理箱等做成部分車體零件,加上真實的輪胎與後照鏡,車底僅使用一根細支柱,撐起這百來公斤的重量。至於那些凌空而飛的瓦斯桶,當然不可能是真的,1個約2公斤,以魚線垂吊於空中。

廖建忠的作品〈載瓦斯的小發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