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展覽】聚焦人類世 凌空視角的思辨─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

2023/09/10 05:30

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是亞洲巡迴首站。(林昱晴攝)

文/林昱晴 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在《寂靜的春天》書中寫道:「這條路的終點潛伏著災難,而另外的道路則為我們提供了保護地球的最後唯一的希望。」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無限索求,造成環境加速惡化,物種逐漸消失,海洋危機日趨嚴重,極端氣候變化導致的天災人禍不斷地衝擊著世界,為了因應這些挑戰,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將影像的紀錄視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利器,承載著重啟世人危機意識的使命。展期即日起至12月3日。

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J. Crutzen)在2000年以「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概念描述地球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地質時代。根據地質學的時代劃分,「人類世」與「侏羅紀」、「白堊紀」、「全新世」等相對應,代表當下的地質年代是以人類活動所形塑的地球生態為主要特徵。

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現場。(林昱晴攝)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現場。(林昱晴攝)

牽動地球生態命運的「人類世」

當人類成為主導地球生物、地質與大氣系統的關鍵影響者,地球的演變便從以往的自然進化,轉向順應人類的經濟和其他活動而產生重大改變。

「如果我們能讓『人類世』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呢?」紀錄片導演珍妮佛.貝奇沃(Jennifer Baichwal)在2014年向長期合作夥伴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和尼可拉斯.德龐希埃(Nicholas de Pencier)提出的疑問,促成了「人類世計畫」的成形,它含括了一部紀錄片、一個與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合作的全國性教育計畫,以及一系列的展覽計畫。「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奠基於攝影師伯汀斯基、紀錄片導演貝奇沃與德龐希埃歷時4年的合作成果,透過攝影、影像、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等方式,將由37位科學家組成的「人類世工作團隊」(AWG)的嚴謹研究,以具體的影像紀錄,見證了人類活動如何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地球的樣貌。

愛德華.伯汀斯基,焚燒象牙-1號,5月1日,奈洛比,肯亞,2016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2016年4月30日,肯亞的奈洛比國家公園以有史以來最大的焚燒象牙贓物行動,宣告嚴禁盜獵和販賣野生動物的國際犯罪,現場銷毀了捕殺約1萬頭大象所取得的105噸象牙。(林昱晴攝)

伯汀斯基是名聞全球的攝影師,他的工業景觀攝影作品被60多家博物館典藏。在取鏡拍攝的過程中,他將自己對於人類世的關注,視為攝影工作的概念延伸,「畫面的重點在於突顯人們對地球造成的重大影響,而我所面臨的挑戰便是尋求最佳的觀察點,鉅細靡遺地勾勒出人類活動與土地的關聯。」伯汀斯基對於人類與地球地質歷史關聯最初的理解,源自於他對大自然的熱情,「我在青少年時期喜歡在安大略省哈利伯頓高地的原始水域釣魚、沿著河道划行獨木舟。身處荒野的經歷留下了持久的印記,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感受。當我第一次知道,我所置身的湖泊和樹林,在1萬2千年前曾覆蓋著厚達3公里的堅固冰層,在那當下我便意識到,不僅是這些荒野之地,整個地球都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動的系統。」

愛德華.伯汀斯基,上油-4號,尼日河三角洲,奈及利亞,2016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

異世界般的地球奇景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及其荒蕪且超現實的地景中,坐落著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鋰儲存地之一,那風景如畫的鹽沼地區有如異世界,甚至帶有寂寥的末日感;農業發展、伐木與採油,讓奈及利亞在逐步躍升為工業國家的過程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僅生物多樣性銳減,日益擴增的森林砍伐也造成自然資源的耗竭殆盡;在俄羅斯別列茲尼基(Berezniki)深達400公尺的地底,隧道鑽掘機挖出色彩鮮明的古代海底地層,並在軟質岩石上留下宛如古代海洋生物化石的印記。伯汀斯基鏡頭下那些壯觀卻令人費解的奇幻圖像,如實記錄了瀕臨滅絕的物種、技術化石(technofossils)和地貌改造工程,還激發了藝術、環境科學和人類學之間的跨學科對話,在「人類世」的研究框架下,由藝術家、策展人和科學家攜手發表了一系列代表地質科研成果的視覺論文。

愛德華.伯汀斯基,烏拉爾卡利鉀礦區-4號,別列茲基,俄羅斯,2017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愛德華.伯汀斯基,煤礦區-1號,北萊茵,西伐利亞,德國,2015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愛德華.伯汀斯基,鋰礦區-1號,鹽沼,阿塔卡馬沙漠,智利,2017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

隨著當代的藝術策展逐漸轉向探索人類棲地、省思感官之外的微觀世界,以科學研究為論述架構的藝術創作模式,連結起藝術與科學的門類之別,為彼此注入來自知識、實踐、技術、理念等多元層次的能量。安大略美術館攝影策展人蘇菲.哈克特(Sophie Hackett)特別分享了透過展覽將藝術家的願景化為現實的過程:「藝術家們受到科學觀點的啟發並與科學家們合作,藉由一種美學表達的方式來呈現這項艱鉅的科學研究。當思考氣候變遷和相關議題時,我們會被各種非常嚴重、可怕和負面的資訊轟炸。但伯汀斯基、貝奇沃和德龐希埃認為,讓我們反其道而行吧,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衝擊。也許這會讓參觀者有所改變,改變其意識,進而改變其行為。」

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攝影策展人蘇菲.哈克特於「人類世」展場進行導覽。(林昱晴攝)

藝術家們走訪世界各地,尋找地點、人物和環境脈絡,並與之互動,藉由影像作品讓眾人認知的轉變成為變革的開始。貝奇沃分享了她的見解:「你如何能走遍世界,到那些與你毫無關連之地,卻期待能揭示重要或真實的道理呢?你如何不帶著傲慢行事,並盡可能地檢視自己的偏見?當我使用『真實』一詞時,我指的不是客觀、冷靜的報導,我們都知道這種報導並不存在。我指的是能夠開啟同理心和相互理解的經驗知識。而伯汀斯基的攝影作品開展了在單一畫面中呈現「人類世」景象的寬廣視點,透過加深對於環境脈絡和細節的了解,來探索並延伸與當地相關的敘事。」

「人類世」巡迴展亞洲首站

法國植物學家吉爾斯.克萊門特(Gilles Clément)的環境宣言將地球視為一座各種生命形態混居共存的行星花園,而人類則是它的園丁。當人們逐漸遺忘了你我本是依賴地球而活的生命共同體,「人類世」將「人造紀元的地質層」概念加以延伸所呈現的作品,帶給世界極度震撼的體驗,召喚你我的關注,在因人類過度開發而起的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急遽喪失、生態系災難失衡中,反思文明發展與人類中心主義之惡,重新檢視人類在地球生命史中的地位、權利和責任。

愛德華.伯汀斯基,鋸木廠-1號,拉哥斯,奈及利亞,2016 © 愛德華.伯汀斯基,由香港Flowers畫廊/新加坡Sundaram Tagore畫廊提供

「人類世」巡迴展於高雄市立美術館揭開亞洲首站序幕,對應了高雄市推動「淨零轉型」的政策與「永續韌性」城市的願景,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也選址於曾是重工業之都的高雄,期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績效。為了呈現台灣對於環境生態關注的視角,特別邀請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藝術家楊順發、盧昱瑞與紐西蘭籍新住民藝術家盧卡斯(Lucas K. Doolan)的創作加入特展陣容。齊柏林鏡頭下的高雄茄萣魚塭夕陽,訴說著盛極一時的養殖產業,已被太陽能板或科技晶圓產業所取代,成為進行漁電共生的「種電」案場,而魚塭泵浦的達達聲或許將在未來成為絕響;楊順發的「台灣水沒」系列記錄台灣西南部沿海遭海水掩蓋的廢棄建物,捕捉了荒蕪、寂寥且不尋常的台灣之美,更呈現出人與環境兩者並存的風景,提供生態美學的批判視野。

台灣藝術家楊順發的「台灣水沒」系列作品。(林昱晴攝)

每個畫面都是啟動改變的契機

用地質時間和星球尺度來思考人類活動,「人類世」充滿了迫切的問題,但「人類世」是好是壞?這個問題讓我們正視永遠無法回答的難題。對於策展人蘇菲.哈克特來說,疫情正好展現了人類彼此之間的連結是多麼緊密,「在世界某個地方發生的一件事,會對某些事情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這是『人類世』的必然現象,也讓『人類世』展覽計畫更適逢其時。我們相當清楚藝術體驗的影響力。很多人都在談論氣候變遷對於人類的影響,這是我們時代的問題。藝術家的創作試圖建立起解決這些問題的觀點,作為探索旅程的起點,而非提出唯一的解方。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觀點會把你帶往何方。訴說故事可以真正改變世界,我為此感到振奮。」

環顧展場,那些運用高超的影像技術,向你我傳遞「人類世」進行時態的圖像,注定只能成為一段被展示的過去嗎?或是,我們能夠從那枯焦的歷史中學習,將其化為滋育希望的養份,從中獲得孕育地球生機的重要資源與力量?我們或許也可將藝術家們的創作視為動態時空中的一段切片,而這切片的存在,是為了完滿世間萬物生滅存續編年史的輯錄,藝術家透過與環境無法分割的作品,展開生態藝術的細緻考察,詮釋現實世界與地球萬物之間的連動關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