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城市散步】融入台東山水 展現藝術風華─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

2023/07/30 05:30

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

文.攝影/記者周幸叡

邁入第5屆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今年的展演舞台,選定池上鄉、關山鎮及鹿野鄉。由於武漢疫情趨緩,國門重啟,主辦單位今年特別重新邀請國外藝術家來到台東駐地創作,共有來自英國、泰國、澳洲、芬蘭及香港等5位藝術家,以及4位國內藝術家,親臨縱谷,發揮巧思借景創作,以8件地景藝術品開啟今年的藝術季序幕。

近幾年,台東給人的印象,從「好山、好水、好無聊」,到「好山、好水、好藝術」,箇中的變化,得惠於各種人文、藝術活動推波助瀾,其中,「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可說是幕後功臣之一。

盛產好米的台東,被譽為台灣的糧倉,為了結合在地景色與人文風情,打造農村新風貌,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這幾年積極推動「萬物糧倉,土地慶典」計畫,在「藝術搭台,產業唱戲」的主軸下,推出縱谷大地藝術季、縱谷百選、大地餐桌等活動,讓整個花東的經濟跟著動起來。

今年「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的8件作品,分別是池上鄉3件、關山鎮2件、以及鹿野鄉3件,每件作品背後均承載著藝術家對台東、台灣自然景觀的生命力與獨特之美,最深刻的感動。今年同樣延續著歷屆做法,在每件作品的說明牌上,搭配一首泰戈爾《漂鳥集》詩作,詩情藝趣流瀉在縱谷的優美風景中,分外觸動來訪遊客的內心。

◆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官網: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

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作品巡禮

◆〈捨入誤差〉雅科.佩努(Jaakko Pernu)(芬蘭)

〈捨入誤差〉雅科.佩努(Jaakko Pernu)(芬蘭)〈捨入誤差〉雅科.佩努(Jaakko Pernu)(芬蘭)

雅科.佩努是知名的芬蘭雕塑家和環境藝術家,其作品多是表述人與自然的關係,2019年就曾為縱谷大地藝術季創作〈跑道上的水滴〉,至今仍屹立在縱谷。今年第2次來參加,作品〈捨入誤差〉外表看起來像渾圓的球體,近看竟是無數根木頭參差雜亂般組合在一起,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每根木頭的裁切面都平順地接連出圓弧度,即可意會這個作品的組裝相當不容易!主辦單位表示,這個作品共用了9噸的台灣相思木,切割成4種長度的木條,再用力學方式堆疊,結構非常完整、穩定。耐人尋味的是,球體中間卻有一根未砍伐的突出木幹,有觀者認為這是意味世間萬物無完美;也有人說是代表人生容許任何可能性;還有人覺得是平衡中的妥協。一切,就等著大家來思索。

◆〈阿嬤的叮囑〉全德富(台灣)

南投縣信義鄉的布農族藝術家全德富(Laung),曾投入油畫及雕塑創作,擅長在大自然中取用創作媒材,被形容為「性格不拘小節,創作上吹毛求疵」的中生代藝術家。這件作品的亮點是男孩手中的蟾蜍,在布農族的洪水傳說中,蟾蜍曾救過他們,是族人的守護神。藝術家年歲愈長,愈能體會阿嬤曾告誡他們不可戲弄蟾蜍、要愛護生命的真諦。因此,男孩正面向大坡池,準備放生這隻蟾蜍。這件作品是以木板堆疊釘成,男孩的茂密頭髮、彎曲的身體線條、以及背面露出的褲子,在在可看出藝術家的細膩心思及精湛手藝。

〈阿嬤的叮囑〉全德富(台灣)〈阿嬤的叮囑〉全德富(台灣)

◆〈尋回Retrieve〉胡梓康×郭笑儀(香港)

這對藝術家夫妻多年來曾參與不同藝術作品製作及展示,期間透過龍舟運動,致力推動環保教育,2017年到台策畫「划渡蘭嶼」募款計畫,自造16公尺龍舟,於2019年6月由屏東出發,橫渡黑潮抵達蘭嶼,向島民阿文為環保所作之努力及貢獻致敬。作品〈尋回Retrieve〉完全取自天然媒材,外觀像夾腳拖的船,以竹子和木板組成結構體,麻繩細緻編織出上面的人字。細看還可發現船是台灣的形狀,向著水流的方向準備出發,尋回那些被遺忘、埋沒、煙滅的過去;也象徵台東臨海,希望更多人能認識海洋、親近海洋。

〈尋回Retrieve〉胡梓康×郭笑儀(香港)〈尋回Retrieve〉胡梓康×郭笑儀(香港)

◆〈心之地〉何彥霖(台灣)

創作的藝術家何彥霖(LeHo)曾參與「衛武迷迷村」街頭藝術,獨特的畫風讓人驚豔。他的壁畫主題常和動物相關,包含鹿,都是他常創作的主角之一。為何在關山畫鹿?藝術家所持的觀點是:這個地方讓他覺得很浪漫,而鹿在他的創作觀裡,一直都是浪漫的代表,彷彿愛情故事般,因此在這裡創作出美麗的鹿。作品高27公尺、寬5~10公尺,由何彥霖一人搭乘增高機獨力完成。作品必須從田野間遠眺,才能窺得全貌;隨著前方大片的稻苗生長,也會產生不同的陪襯景觀。凝望作品中的五彩鹿欲言又止般的雙眸,再看藝術季的創作理念:「也許人一生都在不斷尋找,找一個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那個人。在這廣袤而平靜的田野之中,走到內心最深處,接近自己,也許那個人終於看見了自己,是他、是她、還是自己呢?」相信都會心有戚戚焉。

〈心之地〉何彥霖(台灣)〈心之地〉何彥霖(台灣)

◆〈寄居蟹有房有車〉蔡爾平(台灣)

「Jwewlry10」創作人,1993年獲選為「全美傑出工藝家」,蔡爾平曾說:「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感恩,故鄉永遠是我的母親。」在藝術季工作人員眼中,是有如老頑童般的親切藝術家。這件作品不大,但作工精細,仔細看,會發現媒材有鍋碗瓢盆類,背著不鏽鋼殼的寄居蟹,從河岸方向騎著腳踏車往釋迦園方向前進,陽光一照,閃閃發光。藝術家藉由作品,呼籲大家正視環境污染問題、不要讓寄居蟹無家可居、只能變相入住人為的容器裡。誠如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我們與寄居蟹一樣,都是人間過客,客居地球。」他希望大家「只帶走回憶,只留下足跡,還給地球一個清清朗朗的天地。」也希望觀者要像愛護寄居蟹一樣,愛護這件精巧美麗的作品。

〈寄居蟹有房有車〉蔡爾平(台灣)〈寄居蟹有房有車〉蔡爾平(台灣)

◆〈鹿〉魯奇特(Rukkit)×鄭雋(泰國/台灣)

在台東創作地景藝術,有豐沛的題材供藝術家參考:山、河、縱谷、動物,這件作品就是取材自地名「鹿野」的鹿,置放在鹿野高台,別有一番相映野趣。作品由泰國藝術家魯奇特設計、台灣藝術家鄭雋製作實體。魯奇特是平面設計師和街頭藝術家,其作品遍布泰國、韓國(首爾、釜山)、印度(新大理)、香港、杜拜等地。這件作品,魯奇特以幾何風格繪成的設計圖看似簡單,實際要用鐵片組合時,難度相當高;專攻鋼鐵,擅長製作客製金屬工藝,作品多以鐵件為主的鄭雋,製作過程中雖遇重重困難,但堅持不放棄,終於完成這件國際合作的作品。這隻鹿高約5公尺,挺著一對美麗鹿角,雄赳赳、氣昂昂望著前方,晚上打上燈光,流露神祕幽玄氣氛,望著它那堅定雙眼、抖擻體態,讓人備感祥和、心生一股勇氣,也能認同藝術家創作理念:「鹿是吉祥的動物,這是一種具有美好意義的動物。」

〈鹿〉魯奇特(Rukkit)×鄭雋(泰國/台灣)〈鹿〉魯奇特(Rukkit)×鄭雋(泰國/台灣)

◆〈生命光環〉馬特.希爾(Matt Hill)(澳洲)

馬特.希爾是經常得獎的澳洲藝術家,熱衷於用耐候鋼創作獨特而迷人的雕塑,標誌性作品包括大型金屬動物,以及在夜間發光的迷人分層球體。這件作品是3個球體組合成,每個鏤空球體單獨欣賞各有特色,合在一起時,因為觀看角度不同、加上光線照射影響,形成多種奇趣樣貌,讓人看得興味盎然。這也是本屆作品中,唯二晚上會打光的作品(另一件是〈鹿〉),透過光線,讓作品從白天到黑夜,不但有多樣變化,也能和觀賞者有更多的互動性。藝術家表示,他此次來台灣創作,深感台灣人團結、親切、有韌性,故藉此作品,表達出他的感受。

〈生命光環〉馬特.希爾(Matt Hill)(澳洲)〈生命光環〉馬特.希爾(Matt Hill)(澳洲)

◆〈山、太陽與蛇〉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英國)

英國藝術家喬治.霍華斯,來自馬吉.霍華斯工作室(Maggy Howarth Studio),這個團隊在過去的35年裡,曾製作許多屢獲殊榮的公共和私人藝術品,以其原創設計而聞名,其中包括複雜的幾何形狀、抽象圖案和自然圖像。這件作品因為是鑲在地面上,建議先爬上小山坡,從高處遠觀它和周邊山巒、荷花池、綠樹合成的景象後,再走到下面近賞。藝術家以來自英國的鵝卵石和台灣的花崗岩,表現出對台東的印象:燦爛陽光和層層山巒,兩者團團圍繞著中央那條散發獨特魅力的蛇。這是藝術家訪談很多當地人後,得到最多人共鳴的野生動物,決定將牠做為圖案,簡潔俐落的線條,表現出飽滿的生命力。

〈山、太陽與蛇〉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英國)〈山、太陽與蛇〉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英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