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藝文新地標】大美術館計畫最後一塊拼圖─內惟藝術中心

2023/03/19 05:30

絕美的內惟藝術中心外觀。(內惟藝術中心提供)

文.攝影/記者凃盈如

搭乘著高雄輕軌,沿途經過兩側被小葉欖仁樹叢包圍的路段,抵達內惟藝術中心。軌道兩側總有民眾於此處搶拍,是人稱高雄最美路段的「龍貓隧道」,下車往前走約3分鐘,眼前高低起伏的白色低矮建築,唯美地映入眼簾,這正是近來在高雄討論度居高不下的全新場館「內惟藝術中心」,也是高雄美術館2017年轉型為行政法人時,高雄市政府宣布啟動「大美術館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高雄輕軌內惟藝術中心站,經最美路段「龍貓隧道」,是民眾駐足拍照的景點。

解惟、解圍 接近藝術生活空間

自去年10月試營運至今,內惟藝術中心的人潮絡繹不絕,成為當前許多外地人南下必訪的景點,但這裡不是藝術愛好者的專利與殿堂,拜訪當日,一雙新人在外拍婚紗、中學生熱鬧參訪、有繞著美術館慢跑的人們,運動後走進來看看展、聽聽音樂,一切都如此貼近生活與日常,彷彿在地居民平時就可頻繁進出的廚房。街廓式的白色建築給人親近感,讓人走入建築體,便不自覺漫遊其中,摒除美術館的高冷調性,這裡更接近藝術生活空間,內部展出的作品除了質量兼具,也有不少從在地出發的作品。

「內惟閱讀」是由3座開放式圓弧所形構出的人文閱讀空間,由高美館與未來式Que Sera Sera共同策畫,精選藝術、設計、建築、時尚、生活等跨越不同領域的書籍。

高雄市文化局長同時也是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長王文翠表示,內惟藝術中心矗立於馬卡道路上,面向內惟社區,此區舊名「內圍」,早期是高雄平原的重要傳統聚落,也曾是早期平埔族──馬卡道族的生活場域,到了日治時期,內圍改稱「內惟」,但過去馬卡道路以西鐵路縱貫線百年阻隔,讓此區欠缺發展,為了彌平新舊街區藩籬,高雄市政府團隊梳理鐵路綠園道、輕軌捷運環狀系統建設,串連起文化局與美術館、電影館、歷史博物館,並精心規畫內惟藝術中心軟硬體,除了發揮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的空間規畫與策展力、典藏專業能力,也讓內惟藝術中心扮演著縫合城市與內惟社區的角色。

內惟曾經是日本人在高雄挖掘溫泉的場域。

座落於高美館生態藝術園區西側,與兒童美術館相鄰,內惟藝術中心由知名建築師劉培森設計,連棟式的白建築群,以最不干擾現地生態的手法打造,層層疊疊,猶如柴山山巒,建築體由16個不規則四邊形組成,室內約有833坪,樓高約3~10公尺,總長約168公尺,考量到「城市縫合」,建築師更將大門180度翻轉轉向內惟,以帶狀式輕量建築群的多角設計,環抱西面的內惟社區,同時整合週邊台鐵、輕軌等大眾交通運輸系統。

由16個不規則四邊形組成低矮的白色建築,與層疊的柴山山巒呼應。

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

目前一走進內惟藝術中心,即可見高低錯落的音響,牆上為帶光的抽象文字,分別是法國聲響藝術裝置巨作〈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以及美國觀念藝術家,Joseph Kosuth巨幅霓虹燈裝置作品〈世界地圖(台灣)〉。〈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裝置展出自法國音場設計與聲學藝術家阿蘭.馮榭(Alain Français),以65顆音響排成交響樂的編制,裝置於入口主廳,開館定點時段播放音樂,讓人沉浸樂團實況。

此想法源自阿蘭.馮榭在2007年參與法國國家土魯斯管弦樂團排練時,來回穿梭於各樂器之間,清晰地看到與感知每種樂器美妙獨特的聲音,便暗暗決定要讓更多人貼近這樣的魔幻聽覺饗宴。此計畫2015年首次獲邀於法國國家檔案館發表,並於歐陸巡迴;2016年,阿蘭.馮榭說起2013年首次受邀參與〈NASA星世界〉草地音樂會成音工作,幾次合作後他發現高雄市同時擁有高雄市交響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他大膽向時任高雄市文化局長的史哲提案,很幸運地立即獲得回應,並於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間來高雄錄製完成10首交響樂團以及5首國樂團曲目,曲目包含古典大師名曲莫札特〈G大調第13號小夜曲〉、史特拉汶斯基〈火鳥〉、德弗札克〈第9號交響曲〉,以及在地經典〈丟丟銅仔〉、〈望春風〉,〈管弦絲竹知多少〉等台灣原創精選曲目。

2017年錄音作業完成後,開始找尋適合的場域,許多場所皆因檔期、環境音等因素,以及後來疫情暫時擱置,直到去年11月,阿蘭.馮榭私人旅遊走訪高雄,赫然發現內惟藝術中心可能正是最佳裝置場域。現正在內惟藝術中心入口處呈現的〈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無疑已成為館內的超人氣作品,不僅可聽到每一種樂器音色,也可聆賞演奏該樂器的樂手所聽到的立體聲,更可以站上指揮台,感受樂團指揮耳裡的音場,是件讓人不自覺想駐足的作品,更有許多愛樂樂迷流連忘返,每每要聽完所有曲目才依依不捨離去。

〈LEARPRINT 內惟聲響實驗〉,以及牆面由美國觀念藝術家Joseph Kosuth創作的巨幅霓虹燈裝置作品〈世界地圖(台灣)〉。

展示思維 跳脫傳統殿堂式的美術館

內惟藝術中心雙影廳「內惟戲院」由高雄市電影館經營、策展,在商業電影之外,透過多元電影主題影展放映、活動規畫,提高兒童及大眾參與,從電影導入生活新體驗,雙影廳分別規畫141、64席座位席,擁有全台屬一屬二的優良設備,引入DCI認證電影院等級的4K雷射放映機,是高雄首座Barco最新機種,銀幕採用英國Harkness透聲銀幕,搭配JBL喇叭與最新音效處理器CP950,呈現完美的杜比7.1環場音響,透過多元的電影放影場地,讓欣賞藝術電影成為生活的日常養分。

泰國藝術家阿運.若望恰庫(Navin Rawanchaikul)為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創作「內惟戲院」(Neiwei Rama)系列作品。阿運.若望恰庫(前排中)與畫中人齊聚,暢談分享台、泰身分認同故事。前排左起為高雄電影館館長黃晧傑、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內惟戲院」系列作品當中有一部分為長達40分鐘的紀實錄像、訪談28組內惟居民的人物群像〈內惟群像〉,吸引許多居住在周邊的民眾前來「找自己」。

王文翠提到,內惟藝術中心提供傳統美術館較無法滿足的面向,將美術、電影、歷史等,以較輕鬆、無負擔的方式策展,甚或以電影呈現,當民眾遊走在其中,不需閱讀大量文字,可以拿杯咖啡在空間裡行走、遊逛,走累了也有椅子可坐下來,讓人在生活有個易親近的藝術場域,使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與忠泰生活開發合作「惟。椅」,精選12張世界級博物館館藏的經典單椅作品,逛累了就可找個地方,坐在名椅上歇腳。

如展場中的「攀岩場」,出自藝術家羅懿君〈內惟考古的極限運動〉,她藉由參與內惟藝術中心「歷史解惟」的邀請創作,從史料文獻及考古紀錄中發現內惟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此曾發掘陶器、石器、獸骨及貝類等,隨著時間推近,陸續有農業及工業在此發展,思考此地從自然到人造的空間,探討人類身體運動模式在不同環境空間中的轉變,並透過擬仿內惟地區周邊的出土文物,將其製作成一個個攀岩場內的「岩點」,讓人想像以身體感知內惟。

羅懿君〈內惟考古的極限運動〉。

除了結合主題性策展、影展規畫,同時提供生活設計選品、輕食餐廳café等服務,如有打造蔬食概念的「SO_UP輕食館」,與訴求獨特烘豆手法的「Akau Coffee 猻物咖啡」,在在提供舒適、生活化的展覽場域。

「SO_UP」打造蔬食新飲食概念店,提供民眾健康、清爽的生活提案。(內惟藝術中心提供)Akau Coffe以獨特烘豆手法探索咖啡風味。(內惟藝術中心提供)

全台首座 公開展示文物修護中心

此外,內惟藝術中心南側,攜手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合作推出開放式修復中心,是全台首座讓人可透過大幅玻璃落地窗觀看專業修復師工作過程的公共藝術場館。邀請專業修復師進駐館內,以公開展示的形式,進行保存、修護、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訓等多項服務。現階段著手進行修復的作品皆為高美館典藏,包含邱潤銀〈自畫像〉、張金發〈貓鼻頭〉以及李俊賢〈高雄港〉等高雄在地藝術家作品,也規畫定期的修復職人講座、藝術問診與體驗導覽活動等,可讓市民直接地與專業文保人員諮詢及交流,就有民眾預約「藝術問診」,將家中的藝術品帶來「掛號」,聽取修復、保存意見,延續家中藏品生命;未來修復中心也計畫成立戶外雕塑品維護志工團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