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寰宇散步】傳統中窺新意──尋隈研吾東京建築美學

2024/06/09 05:30

文.攝影/谷為陵

有人說「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表情」,隈研吾(Kuma Kengo,1954-)做為日本近代建築師代表人物之一,所設計的建築作品橫跨全球超過40多個國家,不僅曾獲得各種建築大獎,2021年時更名列《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中「創新者」(Innovators)榜單上。其實,在他的作品中不只創新,也經常發現古意,看得出他對傳統的珍視,無論技術、設計或環境,在尊重自然的大原則下,以在地文化做為基礎發展出的創新風格,既能保有文化傳承的美意,亦帶有流行之美感。

隈研吾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日本建築師之一,擅長使用木板、竹子、玻璃、石頭等天然建材,結合自然界的陽光、樹林、水等元素,建造出外表看似柔弱卻耐震、且充滿溫潤光芒的「負建築」。在環境與建築的關係上,他所追求的並非求勝比高、搶著當主角或世界第一的高大建築物,反而願意退居配角、不介意做為整體環境中的背景。他的終極目標是創造與當地環境和文化融合的建築,且符合親和、人性化的設計。在他心目中,最能讓人具有安全感的建築是半穴居的型式,不太突出、不破壞山形、隱藏於地下、由樹林包圍保護著、摸得到土地與木材的環境,才是最理想的建築。也難怪在他的作品中,即便不是百分百傳統木造房舍,也能在他巧手安排下,將木作技術發揮極致,並透過木頭展現出空間的詩意與魔法,成為作品辨識度極高的建築師。

在東京這座人口將近1400萬的首善之都裡,存在不少隈研吾的作品,從遊客中心、咖啡館、鳳梨酥店,到神社、甚至奧運比賽體育場地,處處可見大師設計。他獨特的美學手法,為人津津樂道,不但替東京生活增添品味,同時也豐富這座大都市的表情。

新國立競技場

隈研吾1954年出生於東京西南方的衛星城神奈川縣。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時,是由建築師丹下健三(1987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設計國立代代木競技場。當時才10歲的隈研吾,曾在電視上聽到丹下健三解說設計構想,親自到代代木參觀後,對於丹下健三為了讓建築與選手間擁有一體感,採用「懸吊式」設計所產生的形狀與內部無柱空間,感到印象深刻,便立志將來要成為一名建築師。

將近一甲子時間過去,2020年東京第2次申辦奧運時,隈研吾已如願成為國際知名建築師,他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之一、同時也是日本首座世界文化遺產—奈良法隆寺裡的五重塔為靈感,發想出「生命之樹」(Living Tree)設計圖稿,成功拿下「新國立競技場」標案。這座採用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提供之木材,以原木與鋼材打造出360度圓形環繞屋頂的競技場,強調「樹木與綠意」,場館由充滿植栽的露台包圍,為了不依賴空調,根據風向數據,採用自然通風系統,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並刻意降低看台高度,讓場館在整體環境中更為低調,且與附近明治神宮外苑的綠色森林融為一體。

隈研吾的新國立競技場靈感來自奈良法隆寺。新國立競技場由充滿植栽的露台包圍,強調「樹木與綠意」。

鳳梨酥旗艦店

大型建築讓人仰望,小型作品讓人親近。台灣鳳梨酥品牌2013年請隈研吾於南青山打造一間3層樓的旗艦店,有如織錦般縱橫交錯的格柵,外觀刺刺地看起來很像鳳梨予人的感覺。隈研吾以日本傳統木造建築技法,利用卡榫組合、不使用釘子,透過熟練工匠技藝,將單獨構件一個個立體組裝成為大型作品,由於難度頗高,被稱為「地獄組裝」。一根又一根橫切面約6公分×6公分的細木條,有如樹枝般集合而成的一座森林。白天當陽光灑落在這些細密交叉的木頭縫隙時,營造出彷彿森林裡才會有的光影變化;夕陽西下後,整棟建築又會像燈籠般,在暗夜裡發出光芒。

隈研吾於南青山打造一間鳳梨酥旗艦店。雖非木造房舍,隈研吾仍將木作技術發揮極致。

連鎖咖啡館旗艦店

另一棟被廣為討論的建築,是2019年隈研吾在東京高級住宅區中目黑與目黑川河畔三角窗位置,替知名連鎖咖啡館打造出一間被認為是東京「賞櫻名所」的旗艦店。它的3樓露台,透過玻璃窗連接目黑川河畔的櫻花美景,猶如日式住宅中的緣側,職人手工椅與視野無阻礙的玻璃圍牆設計,都讓訪客能舒適地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目黑川的櫻花樹。每當櫻花季來臨時一位難求,即便沒有櫻花粉嫩迷人的身影,綠意盎然的樹梢亦甚為怡人,成為咖啡館最大賣點。

隈研吾在目黑川河畔打造出一間「賞櫻名所」。猶如日式住宅的緣側,玻璃圍牆設計讓美景零距離。隈研吾將日本傳統摺紙藝術融入天花板設計。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淺草是東京非常傳統的區域,淺草寺亦是遊客必訪的景點,由隈研吾設計的東京淺草文化觀光中心就位於淺草寺雷門正對面。這棟建築從外觀看上去,並非每層樓皆一致的結構,反而更像是由8間小房子堆疊在一起所構成,像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往上延伸。

外觀整體以木材包覆,內部用杉木裝潢,每一層樓有各自的機能,樓下是提供旅遊資訊的遊客中心,頂樓有景觀咖啡廳及免費的展望台,往前方可看到淺草寺完整布局,包含從雷門到淺草寺,以及中間那條熱鬧的仲見世商店街,往右側望去,則是東京地標晴空塔與知名啤酒總部。

隈研吾採慣用手法,將外觀的木材以縱向方式排列,透過如此安排,賦予建築物一種纖細感與透明感。這種縱向百葉窗的設計還能夠透過濾光線,使建築物達到節能效果,減低地球的負擔。雖說東京淺草文化觀光中心是一棟現代建築物,一旦步入其中,仍有種宛如置身傳統木建築的安逸感。8樓屋頂的天花板向外延伸的方式,亦與木造建築無異。在這棟大樓內,就算往高樓層走,依舊帶給人有如身處平地的安心感。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像是8間小房子堆疊在一起。淺草文化觀光中心內部用杉木裝潢。頂樓展望台可看見東京地標晴空塔。

赤城神社

除了公共建築與商業空間,隈研吾也設計過神社。位於神樂坂地鐵站附近的赤城神社,擁有700多年歷史,社方為了籌措整修經費,與不動產公司達成協議,將部分土地以70年為期的租借方式興建為高級住宅,並請來隈研吾重建神社。

在隈研吾的規畫下,新建的本殿及拜殿位於大階梯上方2樓高度的位置,下方架高的空間成為停車場;左邊是掌管讀書考試的螢雪天神;右邊為公寓住宅,1樓有販賣御守的社務所,及可供參拜者喝茶用餐的赤城咖啡館。從江戶時代開始,神社內即有茶館供人休憩,但戰爭時燒毀,此番重建特別將其還原。

這項神社再生計畫,將神聖且重視傳統的神社,與現代化公寓住宅成功融合在一起,讓神社從原本單純的精神信仰,因建築師知名度,吸引更多觀光參拜人潮,創造出神社新的定位與價值。70年租約到期後,公寓也將依約拆除,再度成為綠地,繼續長久守護神社。如此嶄新的企畫方式,在2011年度的日本Good Design Award中榮獲「集合住宅」與「商業解決方案」兩座獎項。

做為參道的大階梯,也成為電視台取景場所,日劇《最後的灰姑娘》便曾在此拍攝,篠原涼子、藤木直人、三浦春馬等,男、女主角的簽名還掛在赤城咖啡館內供民眾拍照。

隈研吾重建擁有700多年歷史的赤城神社。赤城神社在設計上看得出隈研吾風格。隈研吾將傳統神社與現代化公寓結合。

東京近郊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武藏野坐令和神社

東京近郊西北方、約1個多小時車程的所澤市,原本只是「睡城」──東京上班族的住宅區,在2020年底複合式商城「所澤櫻花城」開幕後,由隈研吾設計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造型獨特,立刻成為媒體焦點,為小鎮帶來不少觀光人潮。

隈研吾這回改用石材做為主要建材,30公尺高的外觀有如一塊從天而降的巨岩,由2萬多片凹凸不平、50~70公斤重的花崗岩砌成66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切面,根據視角與陽光的照射程度,建築物會呈現各種不同的表情。

隈研吾利用凹凸的石材使建築物呈現不同表情。

建築外觀幾乎是全封閉的設計,只有少數開窗,充滿神祕感,甚至看不出來內部其實一共有5層樓。最知名的莫過於4至5樓那座挑高8公尺的「書架劇場」,數萬本書籍360度地將參觀者團團包圍,配合光雕投影科技,讓人體驗到有如立體書的聲光效果。

挑高8公尺的「書架劇場」最令人歎為觀止。

一旁的「武藏野坐令和神社」亦是隈研吾的大作,一邊沿襲傳統神社的建築樣式,一邊將鳥居和千木(屋頂上方兩根神社特有的交叉裝飾)以現代的金屬材料建造,外牆使用大片玻璃,是一座象徵新時代的令和神社。值得一提的是,鳥居根部使用金屬網種有植物,將來會逐漸覆蓋整座鳥居。

隈研吾替「所澤櫻花城」設計博物館及神社。

隈研吾小檔案

1954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79年取得東京大學建築碩士,1990年創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作品遍布40餘國,曾出版多本建築相關書籍,目前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21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2024年以「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的蘇格蘭丹地分館」獲日本藝術院恩賜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